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改革  拼音:gǎi gé
去故更新。《后汉书。卷六一。黄琼传》:「覆试之作,将以澄洗清浊,覆实虚滥,不宜改革。」
《漢語大詞典》:政治体制改革
特指我国在政治体制上扩大社会主义民主,健全社会主义法制,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现阶段的主要任务是:发展民主,加强法制,实行政企分开、精简机构,完善民主监督制度,维护安定团结。
《國語辭典》:土地改革  拼音:tǔ dì gǎi gé
改善土地所有主与土地使用者的关系、土地利用的条件及土地种种制度的措施。缩称为「土改」。
《漢語大詞典》:文字改革
一个国家或民族对其通用文字的改革。在我国,主要指对汉字的改革,有些少数民族也有文字改革问题。
《漢語大詞典》:梭伦改革
古希腊雅典城邦的一次重要政治改革。公元前594年,出身破落贵族的梭伦在平民支持下当选雅典执政官。为解决日益尖锐的贵族和平民之间的阶级矛盾,他采取了一系列改革措施:颁布“解负令”,禁止将欠债的平民变为奴隶;按收入多寡将公民分为四个等级,使富裕的平民能够参政;设立“四百人会议”等政治机构,削弱贵族权力。他的改革奠定了雅典民主政治的基础。
《漢語大詞典》:体制改革
在我国,指克服现有体制中的弊端,使各种体制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包括经济体制改革、政治体制改革、科技体制改革、文化体制改革等。是我国坚持社会主义道路的重要保证。
《国语辞典》:农地改革(农地改革)  拼音:nóng dì gǎi gé
针对农地制度所做的革新。如三七五减租、耕者有其田等政策。
《国语辞典》:农业改革(农业改革)  拼音:nóng yè gǎi gé
对于农业的生产技术、经营方式、设备、制度等有关农业方面的措施加以有计画的改善,称为「农业改革」。
《国语辞典》:民主改革  拼音:mín zhǔ gǎi gé
以民主为目标所推动的各项政治、社会改革。
《国语辞典》:社会改革(社会改革)  拼音:shè huì gǎi gé
为求理想社会、顺应社会变迁,或改善现有弊端,有限度改造现行整体社会体系,或部分社会组织的一种有计画社会行动。
《国语辞典》:汉字改革(汉字改革)  拼音:hàn zì gǎi gé
中共语文政策之一。中共以学习、使用汉字困难、费时为由,提出汉字拼音化的目标,并透过「汉字简化」、「汉语拼音」二方案的制定,逐渐进行其所谓「汉字改革」。
《国语辞典》:和平改革  拼音:hé píng gǎi gé
以和平不流血的方法来进行改革。如:「专制政权的国家若能和平改革,迈向民主,对人民来说真是莫大的福气,对世界和平也颇有裨益。」
《国语辞典》:经济改革(经济改革)  拼音:jīng jì gǎi gé
将现有的经济制度澈底改变,而引进新的制度。是一种激烈的政策措施。如土地改革、币制改革、外贸制度改革等均属于此一范畴。
《国语辞典》:宗教改革  拼音:zōng jiào gǎi gé
十六世纪时,因罗马教会日趋腐败,欧洲各国遂有一连串的宗教改革运动。如以德人马丁路德为首,提倡革新宗教之说,领导修改罗马天主教部分教义,主张基督教教旨,以圣经为信仰的最高原则,各国多附和,遂有新教派的建立。此外瑞士贾尔文、英国亨利第八亦相继响应,自此西洋宗教分裂成许多派系。
《国语辞典》:行政院教育改革审议委员会(行政院教育改革审议委员会)  拼音:xíng zhèng yuàn jiào yù gǎi gé shěn yì wěi yuán huì
为因应民国76年之解严,及民众对教育改革期望升高。行政院于民国83年9月21日设立行政院教育改革审议委员会(教改会),由李远哲担任召集人,研拟教育改革方案。期间先后发布四期的《咨议报告书》与最后的《总咨议报告书》,提出教育松绑、带好每个学生、畅通升学管道、提升教育品质、建立终身学习社会做为教育改革的基本方针。所规画的教育改革影响极大。该委员会于民国85年12月2日解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