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典故
一生江海客
 
乾坤整顿了
 
力挽天河
 
壮士挽天河
 
天河洗甲兵
 
挽银河仙浪
 
整顿乾坤
 
河汉洗戎兵
 
洗清兵甲
 
洗甲挽天河
 
银河水剪甲兵都洗


《全唐诗》卷二百一十七〈洗兵马〉【案:原注。收京后作。】
中兴诸将收山东,捷书日报清昼同【捷书夜报清昼同】【捷书夕报清昼同】。河广传闻一苇过,胡危命在破竹中【胡儿命在破竹中】。祗残邺城不日得,独任朔方无限功【案:郭子仪领朔方军。屡破贼。拔卫州。进围邺城。】。京师皆骑汗血马,回纥【案:回纥以骁骑三千助讨安庆绪。】喂肉葡萄宫。已喜皇威清海岱,常思仙仗过崆峒【案:山在平凉县西。】。三年笛里关山月,万国兵前草木风。成王【案:广平王俶。】功大心转小,郭相【案:中书令郭子仪。】谋深古来少【郭相谋猷古来少】。司徒【案:李光弼加检校司徒。】清鉴悬明镜,尚书【案:王思礼迁兵部尚书。】气与秋天杳。二三豪俊为时出,整顿乾坤济时了。东走无复忆鲈鱼,南飞觉有安巢鸟【南飞觉有安枝鸟】。青春复随冠冕入,紫禁正耐烟花绕【紫驾正耐烟花绕】。鹤禁通霄凤辇备,鸡鸣问寝龙楼晓【鸡鸣问寝龙蛇晓】。攀龙附凤势莫当【攀龙附凤世莫当】,天下尽化为侯王【案:加封蜀郡、灵武元从功臣。肃宗独厚郭湜、李辅国辈。】。汝等岂知蒙帝力【汝等岂知象帝力】,时来不得誇身强。关中既留萧丞相【案:谓杜鸿渐。肃宗至平凉。鸿渐悉录军资储廥上之。上喜曰。灵武。吾之关中。卿乃萧何也。】,幕下复用张子房【案:时张镐代房琯为相。故下专言之。】。张公一生江海客,身长九尺须眉苍。徵起适遇风云会,扶颠始知筹策良。青袍白马更何有,后汉今周喜再昌。寸地尺天皆入贡,奇祥异瑞争来送。不知何国致白环,复道诸山得银瓮。隐士【案:谓李泌。时求归衡山。】休歌紫芝曲,词人解撰河清颂【词人角撰清河颂】【词人解撰清河颂】【词人角撰河清颂】【案:时杨炎辈争献灵武受命、凤翔出师颂之类。】。田家望望惜雨乾,布谷处处催春种。淇上健儿归莫懒,城南思妇愁多梦。安得壮士挽天河,净洗甲兵长不用。
《國語辭典》:整顿(整頓)  拼音:zhěng dùn
1.把散乱或不健全的事物治理得有条不紊。《后汉书。卷七六。循吏传。刘宠传》:「整顿洒扫,以待刘公。」《三国演义》第三一回:「曹操乘袁绍之败,整顿军马,迤逦追袭。」
2.准备、办治。《金瓶梅》第六回:「原来那日斋堂管待,一应都是西门庆出钱整顿。」
《國語辭典》:收拾  拼音:shōu shí
1.把散乱的东西加以收集整理。《儒林外史》第三○回:「你叫他收拾,我明日去看。」《文明小史》第三四回:「当下忙著收拾,跟手雇了一只大船,从运河里开去。」
2.折磨、惩处。元。曾瑞《留鞋记》第一折:「又不是老亲多事把我紧收拾。」
3.照顾。《二刻拍案惊奇》卷一三:「你今来见我之意,想是要我收拾你令郎么?」
4.准备、布置。《永乐大典戏文三种。宦门子弟错立身。第四出》:「孩儿听启,疾忙收拾。」元。无名氏《蓝采和》第一折:「俺在这梁园勾栏里做场,昨日贴出花招儿去,两个兄弟先收拾去了。」
《國語辭典》:肃清(肅清)  拼音:sù qīng
1.削平乱事,整饬纲纪。《文选。陆机。汉高祖功臣颂》:「二州肃清,四邦咸举。」《后汉书。卷六七。党锢传。岑晊传》:「褒善纠违,肃清朝府。」
2.冷静寂寞。《文选。嵇康。琴赋》:「冬夜肃清,朗月垂光。」
《國語辭典》:申饬(申飭)  拼音:shēn chì
对下属告诫。《宋史。卷二九三。田锡传》:「伏愿申饬将帅,慎固封守,勿尚小功。」《初刻拍案惊奇》卷二○:「遂将众管事人一一申饬,并妻侄王文用也受了一番呵叱。」也作「申斥」。
《漢語大詞典》:振举(振舉)
振作;整顿。 唐 元稹 《唐故万州刺史刘君墓志铭》:“是时,贼始盛, 陈许怀汝 之众怯怯未振举。”《旧唐书·裴度传》:“若罢 度 官,是姦计得行,朝纲何以振举?” 明 张居正 《答苏松巡按曾公士楚言抚按职掌不同书》:“振举纲维,察举姦弊……巡按之职也。” 清 薛福成 《代曾侯相丹阳束氏族谱序》:“邇者郡邑修辑谱系,比姓相望,盖亦鳩召亡散,振举先绪之一端。”
分類:振作整顿
《國語辭典》:整肃(整肅)  拼音:zhěng sù
1.整饬、肃清。如:「整肃异己」。《旧唐书。卷八九。列传。姚璹》:「果能揽辔澄清,下车整肃。吏不敢犯,奸无所容,前后纠擿,盖非一绪。」《三国演义》第一○三回:「陆逊整肃部伍,张扬声势,望襄阳进发。」
2.形容纪律整齐严肃。《三国志。卷四六。吴书。孙破虏讨逆传。孙策》:「军令整肃,百姓怀之。」《晋书。卷三三。列传。何曾》:「曾性至孝,闺门整肃,自少及长,无声乐嬖幸之好。」
《漢語大詞典》:申敕
亦作“ 申勅 ”。
(1).告诫。《汉书·成帝纪》:“公卿申敕百寮,深思天诫,有可省减便安百姓者,条奏。”三国志·魏志·高贵乡公髦传:“﹝臣﹞欲遵 伊 周 之权,以安社稷之难,即骆驛申勑,不得迫近輦舆,而 济 遽入陈间,以致大变。”晋书·李憙传:“其申敕羣僚,各慎所司,宽宥之恩,不可数遇也。” 清 黄宗羲 《馀姚至省下路程沿革记》:“当事每每以空言申勑,安得如 汪守 者而与之讲济世之事乎?”
(2).敕命;宣示诏令。 汉 蔡邕 《陈留太守胡公碑》:“灵柩将窆,申敕脩仪。”一本作“ 申勑 ”。三国志·魏志·明帝纪:“申敕郡国,贡士以经学为先。” 南朝 梁武帝 《申敕诸州讯狱诏》:“可申勅诸州,月一临讯,博询择善,务在确实。” 宋 苏辙 《再催行役法札子》:“伏乞更加申敕,速令详议,立成定法,以时行下取进止。”
(3).整饬;整顿。 宋 王安石 《本朝百年无事札子》:“兵士杂於疲老,而未尝申勑训练。”
《國語辭典》:组织(組織)  拼音:zǔ zhī
1.纺织。《辽史。卷五九。食货志上》:「饬国人树桑麻,习组织。」
2.构成。南朝梁。刘协《文心雕龙。原道》:「雕琢情性,组织辞令。」《文选。刘孝标。广绝交论》:「至夫组织仁义,琢磨道德,驩其愉乐,恤其陵夷。」
3.一群人为达特定目标,经由一定的程序所组成的团体。如:「政府组织」、「议会组织」。
4.生物学上指多细胞生物体中,各细胞和细胞间质依一定秩序联合为一体,并产生一定功能的基本结构。如肌肉组织、神经组织。
5.地质学上指岩石的组成颗粒或结晶的几何型态和排列关系的总称。如沉积岩组成颗粒的粒度、形状及排列。也称为「结构」。
《漢語大詞典》:爬搔
(1).用爪甲轻抓。 北齐 颜之推 颜氏家训·归心:“稍醒而觉体痒,爬搔隐疹,因尔成癩。” 宋 苏轼 《贺韩丞相启》:“譬之疥癣,岂足爬搔。”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道士:“道士乃曳长者共寝,命少者立牀下为之爬搔。” 鲁迅 《朝花夕拾·〈狗·猫·鼠〉》:“桂树上沙沙地有趾爪的爬搔声。”
(2).喻整顿。 明 袁宗道 《明吏部尚书汪公墓志铭》:“ 晋公 户部尚书,总督仓场。仓场,利孔也。而主宰者率蘧庐其官,而脂泽其家,乃弊竇百如窜穴矣。公咄嗟间,爬搔殆尽,即胥隶无所庸姦。”
《國語辭典》:齐整(齊整)  拼音:qí zhěng
1.整齐不杂乱。《西游记》第三九回:「那师徒进得城来,只见街市上人物齐整,风光闹热。」
2.形容容貌端正漂亮,或物品精致美好。《初刻拍案惊奇》卷一七:「好个齐整人物,如何却出了家。」《红楼梦》第七○回:「好一个齐整风筝,不知谁家放的,断了绳,拿下他来。」
《國語辭典》:修理  拼音:xiū lǐ
1.整治。《后汉书。卷六九。窦何列传。何进》:「率左右羽林五营士屯都亭,修理以镇京师。」《红楼梦》第八九回:「又要开销国帑修理城工,工部司官又有一番照料,所以部里特来报知老爷的。」
2.惩处、教训。如:「他把下属狠狠修理了一顿,然后就怒气冲冲地离开了。」
《漢語大詞典》:振肃(振肅)
(1).受震动而敬慎。晋书·温峤传:“散骑常侍 庾敳 有重名,而颇聚敛, 嶠 举奏之,京都振肃。”北齐书·文襄帝纪:“时人虽闻器识,犹以少年期之,而机略严明,事无凝滞,於是朝野振肃。”旧唐书·韦虚心传:“所在官吏振肃,威令甚举,中外以为标準。”
(2).犹整顿。 宋 王禹偁 《授御史大夫可司徒门下侍郎平章事制》:“门下坐霜臺而司臺宪,振肃王纲;践黄阁以持衡,缉熙帝载。”
(3).整齐严肃。 明 刘基 《御史中丞诰》:“纪纲振肃,立标準於百司。”
《漢語大詞典》:修敕
亦作“ 修勅 ”。
(1).整饬;整齐。 汉 张衡 《东京赋》:“西登 少华 ,亭候修勑。” 晋 傅玄 《辟雍乡饮酒赋》:“宾主百拜,贵贱修勅。”
(2).整顿。后汉书·冯异传:“诸将非不健鬭,然好虏掠。卿本能御吏士,念自修勑,无为郡县所苦。”
《漢語大詞典》:振饬(振飭)
整顿。 明 归有光 《三途并用议》:“故欲振飭吏治,莫若清其源而无壅之。”明史·李邦华传:“军府新立,庶务草创, 邦华 至,极力振飭, 津门 军遂为诸镇冠。”
分類:整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