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426,分29页显示   2  3  4  5 下一页
词典
科举
科举年
科举考试
分类词汇
进士
状元
三元
同科
龙首
俊造
郡庠
中举
举选
同年生
撤棘
年翁
《國語辭典》:科举(科舉)  拼音:kē jǔ
隋唐到清代用以考选官吏的制度。隋废九品中正制,改置进士等科;唐科目增至五十馀,故称为「科举」。后宋用帖括,明清用八股试士,亦沿用科举之称。至清光绪三十一年(西元1905)始明令废止。
《漢語大詞典》:科举年(科舉年)
明 清 科举制,一般每三年考试一次,举行科举考试的年分,称“科举年”。儒林外史第五回:“剩来的银子,料想也不多,明年是科举年,就是送与两位舅爷做盘程,也是该的。”
《漢語大詞典》:科举考试(科舉考試)
隋 唐 以来封建王朝设科取士而定期举行的中央或地方级考试。 吴玉章 《从甲午战争前后到辛亥革命前后的回忆》四:“在当时,读书人总是要参加科举考试的,我虽然对科举考试已经没有什么兴趣,也不得不去参加。”
《國語辭典》:进士(進士)  拼音:jìn shì
科举时代的科目。隋炀帝选拔人才,设进士科,唐宋因之,其时凡举人试于礼部合格者,称为「进士」。明、清之制,会试中式,殿试后赐进士及第、进士出身、同进士出身,皆通称为「进士」。《红楼梦》第二回:「已会了进士,选入外班,今已升了本府知县。」
《國語辭典》:状元(狀元)  拼音:zhuàng yuán
1.中国古代科举制度中,殿试一甲第一名。《五代史平话。梁史。卷上》:「探听得试院开榜了,却是别人做了状元,别人做了榜眼,别人做了探花郎。」《儒林外史》第二回:「点了一本戏,是梁灏八十岁中状元的故事。」
2.称现在各类考试中的榜首。
《國語辭典》:三元  拼音:sān yuán
1.天、地、人。唐。王昌龄〈夏月花萼楼酺宴应制〉诗:「士德三元正,尧心万国同。」
2.农历正月初一。南朝梁。宗懔《荆楚岁时记。正月》:「正月一日,是三元之日也。」隋。杜公赡。注:「阴历正月初一日,为年、月、日三者之始,谓之三元。」
3.习俗上,农历正月十五日为上元,七月十五日为中元,十月十五日为下元,合称为「三元」。清。赵翼《陔馀丛考。卷三五。天地水三官》:「其次正月、七月、十月之望为三元日,则自元魏始。」
4.科举考试中的乡试、会试、廷试的第一名,分别称为「解元」、「会元」、「状元」,合称为「三元」。如:「连中三元」。
5.道家称天、地、水为「三元」。宋。张君房《云笈七签。卷五六。元气论》:「夫混沌分后,有天地水三元之气,生成人伦,长养万物。」也称为「三官」。
6.术数用语。术数家以六十甲子配六宫,必一百八十年后度尽,故以一甲子为上元,第二甲子为中元,第三甲子为下元,合称为「三元」。
《國語辭典》:同科  拼音:tóng kē
1.同一等级。《论语。八佾》:「子曰:『射不主皮,为力不同科,古之道也。』」《汉书。卷一○。成帝纪》:「先帝劭农,薄其租税,宠其彊力,令与孝弟同科。」
2.科举时代应试同时及第者。《儒林外史》第二回:「王孝廉村学识同科,周蒙师暮年登上第。」
3.同罪。南朝陈。徐陵〈与王僧辩书〉:「孤子三危是摈,四罪同科。」《福惠全书。卷一八。刑名部。盗贼下》:「今因其捕而敢于拒之,是无畏之心矣,虽欲不与强同科得乎?」
《國語辭典》:龙首(龍首)  拼音:lóng shǒu
1.龙的头部。《续汉书志。第六。礼仪志下》:「载饰以盖,龙首鱼尾,华布墙,纁上周,交络前后,云气画帷裳。」
2.状元。《称谓录》卷二四:「宋朝状元入相者,吕蒙正、王曾、李迪、宋庠,石扬休诗云:『皇朝四十三龙首,身列黄扉止四人。』」
《漢語大詞典》:俊造
(1).礼记·王制:“司徒论选士之秀者而升之学,曰俊士。升於司徒者不征於乡,升於学者不征於司徒,曰造士。”后因以“俊造”指才智杰出的人。《三国志·魏志·武帝纪》:“其令郡国各脩文学,县满五百户置校官,选其乡之俊造而教学之。”
(2).指科举。 唐 李德裕 《进上尊号玉册文状》:“臣本以门荫入仕,不由俊造之选,独学无友,未尝琢磨。” 明 归有光 《谕祭山西巡抚都察院右副都御史毛鹏文》:“惟尔初由俊造,荐服仕官。”
《國語辭典》:郡庠  拼音:jùn xiáng
科举时代称府学为「郡庠」。元。王恽〈谒武惠鲁公林墓〉诗:「清秩铨华省,群英萃郡庠。」
分類:科举府学
《國語辭典》:中举(中舉)  拼音:zhòng jǔ
科举时代称考中乡试为「中举」。《儿女英雄传》第一回:「你算我自二十岁上中举,如今将近五十岁,考也考了三十年了。」
《漢語大詞典》:举选(舉選)
(1).推举选拔。新唐书·关播传:“陛下虽求贤,又使举荐,然止得求名文辞士;焉有有道贤人肯奉牒丐举选邪?”
(2).指科举。 唐 韩愈 《赠侯喜》诗:“半世遑遑就举选,一名始得红颜衰。” 宋 叶适 《宋故宣教郎姚君墓志铭》:“士之一身与其父母兄弟妻子,皆繫命於举选之得失,何也?以其荣悴异焉。”
《漢語大詞典》:同年生
科举时代称同榜考中者。 宋 范仲淹 《书澴州马岭镇夫子庙碑阴》:“予幼居 淄川郡 ,又与记室为同年生。” 宋 王谠 唐语林·补遗三:“ 卢彖 安仁 , 李藩 侍郎门生。性简易。尝与同年生在 藩 座。” 清 叶廷琯 鸥陂渔话·张炳垣传:“ 湖南 布政使 潘公鐸 ,与其父故 湖南 桃源县 知县 介福 为同年生。”参见“ 同年 ”。
《國語辭典》:撤棘  拼音:chè jí
旧时科举考试放榜,在贡院门口放置荆棘,以防落第者入内滋事,待相关事务办理完毕始撤去荆棘。见《旧五代史。卷一二七。周书。和凝传》。《郎潜纪闻初笔。卷三。衡文巨眼》:「当未撤棘时,学使者冯云骧籍三川名隽三十人,验其得失。」
《漢語大詞典》:年翁
科举时代称同年的父亲。 明 孔尚任 《桃花扇·媚座》:“相府连日宴客,都是那几位年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