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浑然(渾然)  拼音:hún rán
1.不分明、不可分别的样子。《后汉书。卷八○。文苑传下。赵壹传》:「浑然同惑,孰温孰凉?」也作「混然」。
2.完全、全然。唐。韩愈〈至邓州北寄上襄阳于相公书〉:「浑然天成,无有畔岸。」
《漢語大詞典》:浑然(渾然)
(1).糊涂不分明貌。《后汉书·文苑传下·赵壹》:“浑然同惑,孰温孰凉?邪夫显进,直士幽藏。”
(2).浑沌貌。 唐 柳宗元 《天说》:“彼上而玄者,世谓之天;下而黄者,世谓之地;浑然而中处者,世谓之元气。”参见“ 浑沌 ”。
(3).质朴纯真貌。 宋 周煇 清波杂志卷五:“浑然忠厚之气,可敬而仰之。” 明 方孝孺 《与苏先生书》之二:“ 徐公 之文简质典重有浑然之气。” 清 采蘅子 《虫鸣漫录》卷一:“ 孔子 大圣,浑然天真。”
(4).形容无知;糊涂。 叶圣陶 《城中·病夫》:“他们是浑然的猪!是蠢然的狗!”
《國語辭典》:浑沌(渾沌)  拼音:hùn dùn
1.传说中天地未形成时,元气不分、模糊不清的状态。汉。王充《论衡。谈天》:「说《易》者曰:『元气未分,浑沌为一。』」也作「混沌」。
2.模糊不分明。《抱朴子。外篇。广譬》:「浑沌之原,无皎澄之流;毫釐之根,无连抱之枝。」也作「浑敦」。
3.相传为尧舜时四凶中的驩兜。见《史记。卷一。五帝本纪》。后用以比喻冥顽糊涂不开通。也作「浑敦」。
4.庄子寓言中的中央之帝,天然无耳目鼻口。见《庄子。应帝王》。后用以比喻自然淳朴。汉。扬雄《太玄经。卷六。驯》:「浑沌无端,莫见其根。」
5.神话传说中的恶兽。汉。东方朔《神异经。西荒经》:「昆崙西有兽焉,其状如犬,长毛四足,似罴而无爪,有目而不见,行不开,有两耳而不闻,有人知往,有腹无五脏,有肠直而不旋,食物径过,人有德行而往牴触之,有凶德则往依凭之。天使其然,名为浑沌。」
《国语辞典》:浑然不知(浑然不知)  拼音:hún rán bù zhī
完全不知道。如:「小李无心闯下的大祸,已经闹得满城风雨,而他却浑然不知。」
分类:不知道
《国语辞典》:浑然忘我(浑然忘我)  拼音:hún rán wàng wǒ
融入事物、处境中而忘了自己的存在。如:「他唱歌已经唱得浑然忘我了,你就算叫他,他也听不见。」
《国语辞典》:浑然不觉(浑然不觉)  拼音:hún rán bù jué
完全没有感觉。《红楼梦》第五回:「便是那些小丫头们,亦多喜与宝钗去顽,因此黛玉心中便有些悒郁不忿之意,宝钗却浑然不觉。」
分类:有感感觉
《國語辭典》:浑然天成(渾然天成)  拼音:hún rán tiān chéng
自然形成,没有人为雕琢的痕迹。用以形容才德或文章等自然完美。宋。胡仔《苕溪隐丛话前集。卷三六。半山老人四》:「然意与言会,言随意遣,浑然天成,殆不见有牵率排比处。」
《分类字锦》:浑然无迹(浑然无迹)
邵子皇极经世夫圣人六经浑然无迹如天道焉
分类:
《國語辭典》:浑然一体(渾然一體)  拼音:hún rán yī tǐ
融成一体,完整不可分。清。黄宗羲〈答董吴仲论学书〉:「破除拦截,方可言前后内外浑然一体也。」
《漢語大詞典》:浑然自成(渾然自成)
见“ 浑然天成 ”。
《國語辭典》:浑然天成(渾然天成)  拼音:hún rán tiān chéng
自然形成,没有人为雕琢的痕迹。用以形容才德或文章等自然完美。宋。胡仔《苕溪隐丛话前集。卷三六。半山老人四》:「然意与言会,言随意遣,浑然天成,殆不见有牵率排比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