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为考虑容错,系统已按“间 → 闲间閒”转换方式进行查询。
《國語辭典》:世典  拼音:shì diǎn
谱书的别称。参见「谱书」条。
《漢語大詞典》:权道(權道)
(1).变通之道;临时措施。 北齐 樊逊 《升中纪号对》:“投鼠忌器之説,盖是常谈;文德怀远之言,岂识权道?”《旧唐书·魏玄同传》:“如今选司所行者,非上皇之令典,乃近代之权道。”孟子·离娄上“嫂溺援之以手者权也” 宋 孙奭 疏:“夫权之为道,所以济变事也,有时乎然,有时乎不然,反经而善,是谓权道也。”
(2).犹权门。 唐 刘禹锡 《高陵县令刘君遗爱碑》:“县内之大夫鲜有遗爱在其去者,盖邑居多豪,政出权道,非有卓然异绩结于人心,浹于骨髓,安能久而愈思?”
(3).佛教语。原指小乘说法的权教教义,也泛指教化世间的佛法。 南朝 宋 颜延之 《又释何衡阳〈达性论〉》:“权道隐深,非圣不尽。” 南朝 梁 沈约 《究竟慈悲论》:“是故开设三净,用伸权道及涅槃。”
《國語辭典》:欲火(慾火)  拼音:yù huǒ
形容情欲炽烈。
《國語辭典》:百法  拼音:bǎi fǎ
1.一百种方法。比喻很多方法。如:「致胜百法」。
2.唯识宗将构成世间、出世间一切境界分析为一百种要素,总称为「百法」。《大乘百法明门论解。卷上》:「百法乃所诠事理,通一百法故胜。」
《國語辭典》:五位百法  拼音:wǔ wèi bǎi fǎ
佛教用语。佛教瑜伽行派将轮回和解脱的一切分成心法、心所有法、色法、不相应行法和无为法,谓之五位。心法是指能生起认识分别作用的心,共有八种;心所有法是指由认识作用而引发的心理作用,共五十一种;色法是指物质性现象,分成十一种;心不相应行法是既不属心也不属于物质的有二十四种;无为法,非生灭或不再轮回的现象,共有六种。合计一百。
《漢語大詞典》:俗侣
指尘世间的友人。 唐 戴叔伦 《游道林寺》诗:“佳山路不远,俗侣到常稀。”
《國語辭典》:法灯(法燈)  拼音:fǎ dēng
佛法能破迷执,如灯光能去幽暗,故称佛法为「法灯」。《大方广佛华严经》卷二:「如来法王出世间,能然照世妙法灯。」
《國語辭典》:俗本  拼音:sú běn
民间流传的版本。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书證》:「《论语》曰:『卫灵公问陈于孔子。』《左传》:『为鱼丽之陈。』俗本多作阜傍车乘之车。」
《漢語大詞典》:俗网(俗網)
尘世的罗网。比喻种种复杂的社会关系及尘世间诸事务的拖累。 晋 傅咸 《仪凤赋》:“秽惟尘之纷浊兮,患俗网之易婴。” 唐 郑谔 《送萧颖士赴东府得住字》诗:“繄君曲得引,使我缨俗网。” 前蜀 杜光庭 《众修甲子醮词》:“臣等仰赖神功,获逢道运,尘机久闭,俗网未祛。”
《漢語大詞典》:法炬
佛教语。喻佛法。谓佛法如火炬,能照明黑暗的世间。 南朝 梁简文帝 《重请御讲启》:“智林法炬,人人竝持。四忍五明,家家可望。” 南朝 梁 王僧孺 《慧印三昧及济方等学二经序赞》:“沐此宝池,照兹法炬。”
《漢語大詞典》:俗世
(1).人世间,尘世间。 晋 王嘉 拾遗记·周灵王:“空中有声,言天感生圣子,故降以和乐笙鏞之音,异於俗世也。” 唐 薛用弱 集异记·赵操:“ 操 顾其室内,妻妾孤幼,不异俗世。” 夏衍 《乐水》:“不仅无意识地把自己和所谓‘俗世’分开,而更有意地‘孤高自赏’。”
(2).犹世俗。指当代一般人。 明 杨慎 《读书不求甚解》:“晋书云 陶渊明 读书不求甚解,此语俗世之见,后世不晓也。”
《國語辭典》:业海(業海)  拼音:yè hǎi
佛教形容众生造作的罪恶行为无量无边,犹如大海。清。孔尚任《桃花扇》第二四出:「家住蕊珠宫,恨无端业海风,把人轻向烟花送。」
《漢語大詞典》:迦罗(迦羅)
(1).佛祖诞生地“ 迦维罗卫 ”的省称。 明沈受先《三元记·赏花》:“玉杯盛露冷,琼树带清香,似西方 迦罗国 梵王觉悟深颜色相。”
(2).梵语音译。微量名,一毛的百分之一;事物最小的部分。
(3).梵语音译。实时,世间之时。佛教二时之一。
《漢語大詞典》:世祸(世禍)
世间的祸乱。 汉 班固 《幽通赋》:“安慆慆而不葩兮,卒陨身乎世祸。” 宋 何薳 春渚纪闻·辨〈广陵散〉:“ 扬州 ,故 广陵 地, 康 避世祸,託之鬼神,以俟知音者云。”
分類:世间祸乱
《漢語大詞典》:世伪(世僞)
世间的虚假浮华。 晋 张华《鹪鹩赋》:“任自然以为资,无诱慕于世伪。”
《國語辭典》:孤本  拼音:gū běn
1.原指仅存一本别无可求的书籍,后来常被用为指较罕见的书本。
2.书法拓本中,原碑已经亡佚而只存拓本的,也称为「孤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