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少别
(1).暂时分别。 南朝 梁 江淹 《别赋》:“暂游万里,少别千年。惟世间兮重别,谢主人兮依然。” 前蜀 韦庄 《叹落花》诗:“飘红堕白堪惆悵,少别穠华又隔年。”
(2).小小的区别。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织成:“女果及一婢在焉。见生入,含笑承迎。见翠袜紫履,与舟中侍儿妆饰,更无少别。”
《國語辭典》:正音  拼音:zhèng yīn
1.雅正的乐声。《淮南子。天文》:「姑洗生应钟,比于正音,故为和。」南朝梁。刘协《文心雕龙。乐府》:「迩及元成,稍广淫乐,正音乖俗,其难也如此。」
2.标准音。
3.矫正读音的错误。《南史。卷四七。胡谐之传》:「帝问曰:『卿家人语音已正未?』谐之答曰:『宫人少,臣家人多,非唯不能得正音,遂使宫人顿成傒语。』」
《國語辭典》:形象  拼音:xíng xiàng
1.形状、外貌。《淮南子。兵略》:「天化育而无形象,地生长而无计量。」《聊斋志异。卷一二。公孙夏》:「字讹误不成形象!此市侩耳,何足以任民舍。」也作「形相」、「形像」。
2.由一个人的内涵作为,所呈现出来的风格、特色。如:「他在小说中所塑造的英雄形象,颇引起读者的共鸣。」
3.对实体而言。因美之所在,不在实体,而在实体的形象,此形象即出自实体的模仿,而不为实体所限定,乃经心中的醇化而生者。
《漢語大詞典》:同称(同稱)
(1).一同述说,表示同等看待。 汉 应劭 《风俗通·愆礼·弘农太守河内吴匡》:“过与不及,古人同称。”
(2).同样称谓。谓名分无区别。宋史·职官志一:“横班以郎居大夫之上,既釐而正之矣,而介胄之士与縉绅同称,寧名号未正,毋示人以好武之机。”
《國語辭典》:辨别(辨別)  拼音:biàn bié
1.判别、分别出来。如:「辨别雌雄」、「辨别是非」。
2.休妻或卖妾。《金瓶梅》第七五回:「月娘道:『莫不等的汉子来家,好老婆把我别变了!』金莲道:『你是真材实料,谁敢辨别你!』」也作「别变」。
《國語辭典》:顶戴(頂戴)  拼音:dǐng dài
1.敬礼。南朝梁。武帝〈金刚般若忏文〉:「顶戴奉持,终不舍离。」《二刻拍案惊奇》卷二一:「举家顶戴不尽。可见世间刑狱之事,许多隐昧之情,一些造次不得。」
2.清代官吏品级,以帽上顶珠的色质为别,称为「顶戴」。
《國語辭典》:唱名  拼音:chàng míng
1.按名册高声点名。《北史。卷五五。元文遥传》:「令赵郡王睿宣旨唱名,厚加慰喻。」《二刻拍案惊奇》卷一五:「正值知州投文换牌,唱名点到江溶名字。」
2.旧时殿试后,皇帝呼名召见登第的进士。宋。洪迈《夷坚丁志。卷一一。郑侨登云梯》:「先是考官用分数编排,石君当居上,临唱名始易之云。」元。周密《武林旧事。卷二。唱名》:「上御集英殿拆号唱进士名,各赐绿襕袍、白简、黄衬衫。」
《國語辭典》:胪唱(臚唱)  拼音:lú chàng
科举时,天子宣旨传召新科进士入见,称为「胪唱」。元。方回〈赵宾旸唐师善见和涌金城望次韵〉五首之五:「胪唱曾叨殿上传,末班遥望御炉烟。」也作「胪传」。
《國語辭典》:工尺谱(工尺譜)  拼音:gōng chě pǔ
一种中国记录乐谱的方法。约产生于隋唐时代,由管乐器的指法记号逐渐演变而来。常见者用上、尺、工、凡、合、四、乙,依次记写七声。也称为「笛色谱」、「管色谱」。
《國語辭典》:学名(學名)  拼音:xué míng
1.旧称儿童入学时取的正式名字,以别于乳名。《红楼梦》第四回:「这薛公子学名薛蟠,表字文起。」也称为「训名」。
2.动植物、医学等名称,用拉丁文记述,以为世界各国学术界所通用的,称为「学名」。如酒精的学名为乙醇,食盐的学名为氯化钠。
《國語辭典》:口头(口頭)  拼音:kǒu tóu
言语。如:「口头答覆」。《儿女英雄传》第六回:「你是甚么口头,有这么打自得儿没的?」
《國語辭典》:口头(口頭)  拼音:kǒu tou
食物的滋味。《红楼梦》第二五回:「宝玉道:『我尝了不好,也不知别人说怎么样?』宝钗道:『口头也还好。』」
《漢語大詞典》:散殊
各不相类;各有区别。《礼记·乐记》:“天高地下,万物散殊,而礼制行矣。” 孔颖达 疏:“以天高地下不同,故人伦尊卑有异,其间万物各散殊涂,礼者别尊卑,定万物,是礼之法制行矣。” 宋 司马光 《进士策问》之一:“夫材性散殊,不可致之於一涂;爱尚不同,不可纳之於一趣。”
分類:相类区别
《國語辭典》:朱黄(朱黃)  拼音:zhū huáng
丹砂与雌黄。古人校勘书籍时用朱、黄两色笔圈点,作为区别。《新唐书。卷一九六。隐逸传。陆龟蒙传》:「得书熟诵乃录,雠比勤勤,朱黄不去手,所藏虽少,其精皆可传。」
《漢語大詞典》:九赋(九賦)
周 代的九类赋税。周礼·天官·大宰:“以九赋歛财贿:一曰邦中之赋,二曰四郊之赋,三曰邦甸之赋,四曰家削之赋,五曰邦县之赋,六曰邦都之赋,七曰关市之赋,八曰山泽之赋,九曰币餘之赋。” 郑玄 注:“邦中在城郭者,四郊去国百里,邦甸二百里,家削三百里,邦县四百里,邦都五百里,此平民也。关市、山泽谓占会百物,币餘谓占卖国中之斥币,皆未作当增赋者。”按,前六种赋税皆以地区远近为区别,征土地产物;关市之赋征商旅税;山泽之税征矿、渔、林业税;币馀之赋指不属以上各类的其他赋税。后以“九赋”泛指各类赋税。 南朝 宋 鲍照 《喜雨奉勅作》诗:“关市欣九赋,仓廩开万箱。”《南齐书·武帝纪》:“军国器用,动资四表,不因厥产,咸用九赋。” 唐 柳宗元 《柳常侍行状》:“示优裕之德以周惠,利缓九赋。”
《國語辭典》:墓碣  拼音:mù jié
墓碑。顶端方的称碑,圆的称碣。
《國語辭典》:误杀(誤殺)  拼音:wù shā
因错误而杀死原本无意杀害的人。如:「警匪枪战时,最容易误杀路人。」
《漢語大詞典》:华里(華里)
市里的别称。区别于“公里”、“英里”。 侯金镜 《漫游小五台·神游》:“距它二百四十华里,还能看到它被众山拱卫着的主峰呢。”
分類:市里区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