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365,分25页显示  上一页  2  3  4  5  6  8  9  10  11 下一页
分类词汇(续上)
做事
炮台
巴船
无员
印定
常君
常位
定局
流寇
联合
常月
市集
谚语
定质
凝坐
《國語辭典》:做事  拼音:zuò shì
从事某项工作或处理事务。《儒林外史》第一回:「我若不把他就叫了来见老师,也惹得老师笑我做事疲软。」
《國語辭典》:炮台(炮臺)  拼音:pào tái
架设大炮供发射火炮的防禦性建筑。也作「炮垒」。
《国语辞典》:巴船  拼音:bā chuán
拉船。将两条绳子,各系在船的两端,另一头则固定在各别的岸边,过河时渡船的人拉收绳子,使船靠向岸边。如:「船夫一面巴船,一面悠閒地哼著小曲。」
《漢語大詞典》:无员(無員)
无固定的官员数额。汉书·百官公卿表上:“大夫掌论议,有太中大夫、中大夫、諫大夫,皆无员,多至数十人。”晋书·职官志:“中常侍,得入禁中,皆无员,亦以为加官。”
《漢語大詞典》:印定
谓固定不变。 清 薛雪 一瓢诗话三九:“近体意旨,虽在章句字法之间,却不印定。故 唐 人有通首不对者,有通首全对者。”
分類:固定
《漢語大詞典》:常君
固定的君主。 汉 扬雄 《解嘲》:“士亡常君,国亡定臣;得士者富,失士者贫。” 三国 魏 曹冏 《六代论》:“士有常君,民有定主,枝叶相扶,首尾为用。”
分類:固定帝王
《漢語大詞典》:常位
(1).固定的位置。左传·昭公三十二年:“社稷无常奉,君臣无常位,自古已然。”孙子·虚实:“五行无常胜,四时无常位。”《汉书·郊祀志下》:“天墬有常位,不得常合,此其各特祀者也。”
(2).谓因功而世有的爵位。国语·晋语八:“君抡贤人之后有常位於国者而立之,亦抡逞志亏君以乱国者之后而去之。”
《國語辭典》:定局  拼音:dìng jú
事情已经确定。清。孔尚任《桃花扇》第一四出:「目今议立纷纷,尚无定局,好生愁闷。」
《國語辭典》:流寇  拼音:liú kòu
四处转徙流窜的盗贼。《明史。卷三○九。流贼传。序》:「惟武宗之世,流寇蔓延,几危宗社,而卒以扫除。」也称为「流贼」。
《國語辭典》:联合(聯合)  拼音:lián hé
结合。如:「他们为了表明立场,发表了一份联合声明」。也作「连合」。
《漢語大詞典》:常月
(1).指闰月以外的其他月份。《公羊传·文公六年》:“曷为不告朔?天无是月也,闰月矣。何以谓之天无是月?非常月也。”
(2).固定的月份。魏书·礼志一:“岁一祭,具太牢,帝亲之,亦无常月。”宋史·礼志四:“季秋享帝,以先王配,则有常月而未有常日。”
《國語辭典》:市集  拼音:shì jí
在固定时间、地点,进行货物买卖的场所。后亦指人口聚集地、商业中心。《元史。卷一○四。刑法志三》:「诸在城及乡村有市集之处,课税有常法。」
《國語辭典》:谚语(諺語)  拼音:yàn yǔ
流传的俗语。形式上,句子简短,音调和谐,内容包含食衣住行,各行各业,人情世态等,能反映出道理。如「有志者事竟成」、「聪明一世,糊涂一时」等属之。
《漢語大詞典》:定质(定質)
(1).固定不变的性质。南史·王昙首传:“﹝ 王僧虔 ﹞尝为飞白书题尚书省壁曰:‘圆行方止,物之定质,修之不已则溢,高之不已则慄。’” 唐 刘知几 史通·邑里:“人无定质,因地而化。故生於 荆 者言皆成 楚 ,居於 晋 者齿便从黄。”
(2).固定的形态。 宋 苏轼 《答谢民师书》:“所示书教及诗赋杂文,观之熟矣。大略如行云流水,初无定质,但常行於所当行,常止於不可不止,文理自然,姿态横生。” 清 王夫之 张子正蒙注·参两:“阴阳有定性而无定质也。”
(3).指固体物质。 清 谭嗣同 《〈仁学〉自叙》:“由胚胎以至老死,由气质流质以成定质,由肤寸之形以抵七尺之干,又由体魄终于溃烂朽化,转朽变为他物,其数亦由一而万万也。”
《漢語大詞典》:凝坐
(1).静坐。 明 宋濂 《卢龙清隐记》:“予学 老子 之法者也,朝暮黄粱一盂,苜蓿一盘,既适而且安,间披鹤氅衣,手执《黄庭经》一卷,翛然而凝坐,九衢十二陌之游尘,莫我之干也。”
(2).引申为静止,固定不变。 郭沫若 《文艺论集·未来派的诗约及其批评》:“强烈的、动态的抒情表现中,不定形是必要的,因为它……在它本身便把句的存在否定,使文体不滞,不凝坐于一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