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典故 
班马业

相关人物
司马迁
 
班固

参考典故
班氏业前书
 
良史迁


《晋书》卷八十二《陈寿等传论》
丘明既没,班马迭兴,奋鸿笔于西京,骋直词于东观。

例句

高摘屈宋艳,浓薰班马香。 杜牧 冬至日寄小侄阿宜诗

绮园难贮林栖意,班马须持笔削权。 黄滔 遇罗员外衮

典故 
班氏业

相关人物
扬雄
 
班固

参考典故
班氏业前书
 
荐扬雄


《昭明文选》卷六十南朝宋·王僧达《祭颜光禄文》
「义穷机彖,文蔽班杨。」唐·李善注:「班,班固;杨,扬雄也。」

例句

班扬名甚盛,嵇阮逸相须。 杜甫 哭台州郑司户苏少监

斯文崔魏徒,以我似班扬。 杜甫 壮游

班杨秉文史,对院自为邻。 韦应物 答史馆张学士段柳庶子学士集贤院看花见寄兼呈柳学士

典故
班氏业前书

相关人物
班固


《后汉书》卷四十上《班彪传》附《班固传》
固字孟坚。年九岁,能属文诵诗赋,及长,遂博贯载籍,九流百家之言,无不穷究。……父彪卒,归乡里。固以彪所续前史未详,乃潜精研思,欲就其业。既而有人上书显宗,告固私改作国史者,有诏下郡,收固系京兆狱,尽取其家书。先是扶风人苏朗伪言图谶事,下狱死。固弟超恐固为郡所覈考,不能自明,乃驰诣阙上书,得召见,具言固所著述意,而郡亦上其书。显宗甚奇之,召诣校书部,除兰台令史,与前睢阳令陈宗、长陵令尹敏、司隶从事孟异共成世祖本纪。迁为郎,典校秘书。固又撰功臣、平林、新市、公孙述事,作列传、载记二十八篇,奏之。帝乃复使终成前所著书。固以为汉绍尧运,以建帝业,至于六世,史臣乃追述功德,私作本纪,编于百王之末,厕于秦、项之列,太初以后,阙而不录,故探撰前记,缀集所闻,以为汉书。起元高祖,终于孝平王莽之诛,十有二世,二百三十年,综其行事,傍贯五经,上下洽通,为春秋考纪、表、志、传凡百篇。固自永平中始受诏,潜精积思二十馀年,至建初中乃成。当世甚重其书,学者莫不讽诵焉。

例句

韦门旌旧德,班氏业前书。 宋之问 故赵王属赠黄门侍郎上官公挽词

典故
相关人物
李固

参考典故
喉舌


《后汉书》卷六十三《李固传》
今陛下之有尚书,犹天之有北斗也。斗为天喉舌,尚书亦为陛下喉舌。斗斟酌元气,运平四时。尚书出纳王命,赋政四海,权尊埶重,责之所归。

典故
丁固梦
 
丁松入梦
   
相关人物
丁固


《三国志》卷四十八〈吴书·三嗣主·孙皓传〉~67~
三年春二月,以左右御史大夫丁固、孟仁为司徒、司空。秋九月,皓出东关,丁奉至合肥。是岁,遣交州刺史刘俊、前部督脩则等入击交阯,为晋将毛炅等所破,皆死,兵散还合浦。裴松之注引吴书曰:初,固为尚书,梦松树生其腹上,谓人曰:「松字十八公也,后十八岁,吾其为公乎!」卒如梦焉。
《艺文类聚》卷八十八〈木部上·松〉
《吴录》曰:丁固梦松树生其腹上。人谓曰:「松字,十八公也。后十八年,其为公乎?」

例句

偃蹇松公老,森严竹阵齐。 杜牧 朱坡

丁固梦时还有意,秦王封日岂无心。 王睿

典故
风云

相关人物
班固


《汉书》卷一百上〈叙列传上〉
宾戏主人曰:「盖闻圣人有一定之论,列士有不易之分,亦云名而已矣。故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夫德不得后身而特盛,功不得背时而独章,是以圣哲之治,栖栖皇皇,孔席不暧,墨突不黔。由此言之,取舍者昔人之上务,著作者前列之馀事耳。今吾子幸游帝王之世,躬带冕之服,浮英华,湛道德,矕龙虎之文,旧矣。卒不能摅首尾,奋翼鳞,振拔洿涂,跨腾风云,使见之者景骇,闻之者响震。徒乐枕经籍书,纡体衡门,上无所蒂,下无所根。独摅意乎宇宙之外,锐思于豪芒之内,潜神默记,恒以年岁。然而器不贾于当已,用不效于一世,虽驰辩如涛波,摛藻如春华,犹无益于殿最。意者,且运朝夕之策,定合会之计,使存有显号,亡有美谥,不亦优乎?」

例句

分随烟霞老,岂有风云求。 李群玉 洞庭驿楼雪夜宴集奉赠前湘州张员外

汉朝卿相尽风云,司马题桥众又闻。 汪遵 升仙桥

典故
下笔不休
 
傅武仲

相关人物
班固
 
傅毅


《昭明文选》卷五十二、三国魏·魏文帝(曹丕)《典论论文》
傅毅之于班固,伯仲之间耳,而固小之,与弟超书曰:「武仲以能属文为兰台令史,下笔不能自休。」

例句

文轻傅武仲,酒逼盖宽饶。 刘禹锡 酬杨八庶子喜韩吴兴与余同迁见赠

学富赡清词,下笔不能休。 岑参 冀州客舍酒酣贻王绮寄题南楼

典故
赋两都

相关人物
汉和帝
 
班固


《后汉书》卷四十上《班彪传》附《班固传》
时京师脩起宫室,浚缮城隍,而关中耆老犹望朝廷西顾。固感前世相如、寿王、东方之徒,造搆文辞,终以讽劝,乃上《两都赋》,盛称洛邑制度之美,以折西宾淫侈之论。

例句

始觉石楠咏,价倾赋两都。 孟郊 和宣州钱判官使院厅前石楠树

典故
相关人物
子路(仲由)
 
孔子


《论语注疏·卫灵公》~37~
明日遂行,在陈绝粮,从者病,莫能兴。子路愠见曰:「君子亦有穷乎?」子曰:「君子固穷,小人穷斯滥矣。」

例句

自乐固穷心,天意在何处。 于濆 富农诗

道家贵至柔,儒生何固穷。 张九龄 杂诗五首

君子当固穷,无为仲由滥。 李咸用 西门行

吾道有谁同,深居自固穷。 郑谷 深居

典故
胡广惭

相关人物
李固
 
胡广


《后汉书》卷六十三〈李杜列传·李固〉~2085~
因议立嗣,固引司徒胡广、司空赵戒,先与冀书……固、广、戒及大鸿胪杜乔皆以为清河王蒜明德著闻,又属最尊亲,宜立为嗣。……中常侍曹腾等闻而夜往说冀曰:「将军累世有椒房之亲,秉摄万机,宾客纵横,多有过差。清河王严明,若果立,则将军受祸不久矣。不如立蠡吾侯,富贵可长保也。」冀然其言。明日重会公卿,冀意气凶凶,而言辞激切。自胡广、赵戒以下,莫不慑惮之。皆曰:「惟大将军令。」而固独与杜乔坚守本议。……后岁馀,甘陵刘文、魏郡刘鲔各谋立蒜为天子,梁冀因此诬固与文、鲔共为妖言,下狱。门生勃海王调贯械上书,證固之枉,河内赵承等数十人亦要鈇锧诣阙通诉,太后明之,乃赦焉。及出狱,京师市里皆称万岁。冀闻之大惊,畏固名德终为己害,乃更据奏前事,遂诛之,时年五十四。临命,与胡广、赵戒书曰:「固受国厚恩,是以竭其股肱,不顾死亡,志欲扶持王室,比隆文、宣。何图一朝梁氏迷谬,公等曲从,以吉为凶,成事为败乎?汉家衰微,从此始矣。公等受主厚禄,颠而不扶,倾覆大事,后之良史,岂有所私?固身已矣,于义得矣,夫复何言!」广、戒得书悲惭,皆长叹流涕。

例句

孔光尊董贤,胡广惭李固。 李华 杂诗六首

典故 
馀勇

相关人物
高固


《春秋左传·成公二年》
「齐高固入晋师,桀石以投人,禽之而乘其车,系桑本焉以徇齐垒,曰:『欲勇者贾余馀勇。』」

简释

贾勇:指勇气过人。唐骆宾王《从军中行路难二首》之二:“天子按剑征余勇,将军受脤事横行。”


例句

伐谋师以律,贾勇士争先。 权德舆 送灵武范司空

天子按剑徵馀勇,将军受脤事横行。 骆宾王 从军中行路难二首之二

典故
李杜齐名

相关人物
李固
 
杜乔

参考典故
李杜诛


《后汉书》卷六十三《李固杜乔传·赞》
「李、杜司职,朋心合力。致主文、宣,抗情伊、稷。」

例句

李杜齐名真忝窃,朔云寒菊倍离忧。 杜甫 长沙送李十一

典故
李固冤

相关人物
李固
 
梁冀


《后汉书》卷六十三《李固杜乔传》
「后岁馀,甘陵刘文、魏郡刘鲔各谋立蒜为天子,梁冀因此诬固与文、鲔共为妖言,下狱。门生勃海王调贯械上书,證固之枉,河内赵承等数十人亦要鈇锧诣阙通诉,太后明之,乃赦焉。及出狱,京师市里皆称万岁。冀闻之大惊,畏固名德终为己害,乃更据奏前事,遂诛之,时年五十四。」

例句

李固有冤藏蠹简,邓攸无子续清风。 李玖 四丈夫同赋之一

典故 
三白鹤
  
叔申
 
茅先
  
茅君骑鹤
 
茅固
 
茅山道士
 
茅山鹤

相关人物
茅固
 
茅盈
 
茅衷


《太平广记》卷十三〈神仙十三·茅君〉~87~
茅君者,幽州人。学道于齐,二十年道成归家。父母见之大怒曰:「汝不孝,不亲供养,寻求妖妄,流走四方。」欲笞之,茅君长跪谢曰:「某受命上天,当应得道,事不两遂,违远供养,虽日多无益,今乃能使家门平安,父母寿考。其道已成,不可鞭辱,恐非小故。」父怒不已,操杖向之。适欲举杖,杖即摧成数十段,皆飞,如弓激矢,中壁壁穿,中柱柱陷,父乃止。茅君曰:「向所言正虑如此,邂逅中伤人耳。」父曰:「汝言得道。能起死人否?」茅君曰:「死人罪重恶积,不可得生。横伤短折,即可起耳。」父使为之有验,茅君弟在宦至二千石,当之官,乡里送者数百人,茅君亦在座。乃曰:「余虽不作二千石,亦当有神灵之职,某月某日当之官。」宾客皆曰:「愿奉送。」茅君曰:「顾肯送,诚君甚厚意。但当空来,不须有所损费,吾当有以供待之。」至期,宾客并至,大作宴会,皆青缣帐幄,下铺重白毡,奇馔异果,芬芳罗列,妓女音乐,金石俱奏,声震天地,闻于数里。随从千余人,莫不醉饱。及迎官来,文官则朱衣素带数百人,武官则甲兵旌旗,器仗耀日,结营数里。茅君与父母亲族辞别,乃登羽盖车而去。麾幡蓊郁,骖虬驾虎,飞禽翔兽,跃覆其上,流云彩霞,霏霏绕其左右。去家十余里,忽然不见。远近为之立庙奉事之。茅君在帐中,与人言语,其出入,或发人马。或化为白鹤。人有病者,往请福,常煮鸡子十枚,以内帐中,须臾,一一掷出还之,归破之。若其中黄者,病人当愈。若有土者,即不愈。常以此为候。
《太平御览》卷六百六十一〈道部三·真人下〉~3082~2~
《茅君传》曰:「盈字叔申,咸阳人也。父祚有三子,盈、固、衷也。盈少禀奇操,矫俗抗迈不求闻达,不交非类。入恒山读老易饵朮潜影,在山中六年,精思念道诚感密应,梦太玄玉女持玉劄而携之,曰:『西城有王君得真道,可为师。』明发乃寻求至西城,斋戒三月,果见王君,盈乃叩头再拜,勤恳乞长生之术,乃得在西城洞台之中金玉上宫亲侍旦夕执巾履之役,积十七年专一不懈,复二年,王君命驾造白玉龟山谒王毋于青琳宫将盈同行,王君见西王母稽首于前,盈乃叩头再拜,自陈于王母前得治身之要道行其事归家数十年以,汉元帝时,天官下迎,来渡江东,治句曲山。」
《梁书》卷五十一《处士传·陶弘景传》
(陶弘景)于是止于句容之句曲山。恒曰:「此山下是第八洞宫,名金坛华阳之天,周回一百五十里。昔汉有咸阳三茅君得道,来掌此山,故谓之茅山。」乃中山立馆,自号华阳隐居。

例句

久向三茅穷艺术,仍传五柳旧琴书。 李群玉 送陶少府赴选

仙山如有分,必拟访三茅。 郑谷 池上

典故
三茅兄弟
 
咸阳兄弟
 
茅家弟兄

相关人物
茅固
 
茅盈


《太平御览》卷六百六十一〈道部三·真人下〉~308~2~
大茅君盈南治旬曲之山,元寿二年八月已酉,南岳真人赤君、西城王君方诸葛青童,并从王母降于茅盈之室,又王母命上元夫人授盈二第茅固、茅衷《太霄隐书》。
《太平御览》卷六百六十一〈道部三·真人下〉~3082~2~
《茅君传》曰:「盈字叔申,咸阳人也。父祚有三子,盈、固、衷也。盈少禀奇操,矫俗抗迈不求闻达,不交非类。入恒山读老易饵朮潜影,在山中六年,精思念道诚感密应,梦太玄玉女持玉劄而携之,曰:『西城有王君得真道,可为师。』明发乃寻求至西城,斋戒三月,果见王君,盈乃叩头再拜,勤恳乞长生之术,乃得在西城洞台之中金玉上宫亲侍旦夕执巾履之役,积十七年专一不懈,复二年,王君命驾造白玉龟山谒王毋于青琳宫将盈同行,王君见西王母稽首于前,盈乃叩头再拜,自陈于王母前得治身之要道行其事归家数十年以,汉元帝时,天官下迎,来渡江东,治句曲山。」
《國語辭典》:班马(班馬)  拼音:bān mǎ
1.离群的马。《左传。襄公十八年》:「邢伯告中行伯曰:『有班马之声,齐师其遁。』」唐。李白 送友人诗:「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2.汉班固和司马迁的合称。《晋书。卷八二。陈寿传。史臣曰》:「丘明既没,班马迭兴,奋鸿笔于西京;骋直词于东观。」也作「马班」。
《國語辭典》:班扬(班揚)  拼音:bān yáng
John Bunyan
人名。(西元1628~1688)英国小说家。幼年贫苦失学,曾任浸信会牧师,从事布道工作。西元一六六○年,英国王政复辟之后,以叛离国教罪名,被捕下狱,历时十二年。著有宗教寓言小说《天路历程》,影响极大。也译作「邦扬」、「彭扬」。
《國語辭典》:北斗  拼音:běi dǒu
1.星名的合称。共有七星,因在北方,聚成斗形,故称为「北斗」。唐。杜甫〈寄韩谏议〉诗:「玉京群帝集北斗,或骑骐驎翳凤皇。」《三国演义》第三四回:「甘夫人尝夜梦仰吞北斗,因而怀孕,故乳名阿斗。」参见「北斗七星」条。
2.比喻为众人所崇仰的人。如:「你老人家为泰山北斗,何人不尊?何人不敬?」
《漢語大詞典》:十八公
指松。松字拆开则为十、八、公三字,故称。艺文类聚卷八八引 晋 张勃 《吴录》:“ 丁固 梦松树生其腹上。人谓曰:‘松字,十八公也。后十八年,其为公乎!’” 宋 苏轼 《夜烧松明火》诗:“坐看十八公,俯仰灰烬残。” 元 方回 《七月三日朱用和罗弘道同访南山无竭师》诗:“临轩十八公,老寿藤萝缠。”
《漢語大詞典》:梦松(夢松)
三国志·吴志·孙晧传“三年春二月,以左右御史大夫 丁固 、 孟仁 为司徒、司空” 裴松之 注引《吴书》:“初, 固 为尚书,梦松树生其腹上,谓人曰:‘松字十八公也,后十八岁吾其为公乎!’卒如梦焉。”后因以“梦松”为祝人登三公位的典故。
分類:祝人三公
《漢語大詞典》:松公
称老松树。 唐 杜牧 《朱坡》诗:“偃蹇松公老,森严竹阵齐。”
分類:老松松树
《國語辭典》:固穷(固窮)  拼音:gù qióng
安于贫困。《论语。卫灵公》:「君子固穷,小人穷斯滥矣!」
《國語辭典》:贾勇(賈勇)  拼音:gǔ yǒng
有勇气可售。形容很有勇气。元。乃贤〈卖盐妇〉诗:「良人贾勇身先死,白骨谁知填海水。」
《漢語大詞典》:三君
(1).指 春秋 时 鲁国 宣公 、 成公 、 襄公 三国君。左传·襄公五年:“君子是以知 季文子 之忠于公室也。相三君矣,而无私积,可不谓忠乎?” 明 杨慎 《季文子三思》:“ 季文子 相三君,其卒也无衣帛之妾、食粟之马,无藏金玉,无重器备, 左氏 侈然称之。”
(2).三个受人敬仰的人物。指 东汉 窦武 、 刘淑 、 陈蕃 。后汉书·党锢传序:“ 竇武 、 刘淑 、 陈蕃 为‘三君’。君者,言一世之所宗也。”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品藻:“ 蔡伯喈 评之曰: 陈仲举 彊於犯上, 李元礼 严於摄下。犯上难,摄下易, 仲举 遂在三君之下, 元礼 居八俊之上。” 清 王晫 今世说·德行:“时论其( 严顥亭 )名,在三君八俊之间。”
(3).三个受人敬仰的人物。指 东汉 陈寔 及其子 陈纪 、 陈谌 。后汉书·陈纪传:“弟 諶 ,字 季方 ,与 纪 齐德同行,父子并著高名,时号三君。” 唐 张说 《中书令逍遥公墓志铭》:“公( 韦嗣立 )考侍中,为国元辅,兄 承庆 ,当代齐名。咸以令德,继和金鼎; 扶阳 二相, 陈氏 三君,復追美矣。”
(4).指 明 末东林党的 赵南星 、 邹元标 和 顾宪成 。见明史·赵南星传
(5).指三茅君。 唐 陆龟蒙 《闲居杂题·饮岩泉》诗:“已甘 茅洞 三君食,欠买 桐江 一朵山。”详“ 三茅君 ”。
《漢語大詞典》:三茅君
道家传说中的三神仙,即 茅盈 及其弟 茅固 、 茅衷 。据传为 汉景帝 时 咸阳 人,先后隐 句曲山 (后名 三茅山 ,简称 茅山 ,在今 江苏 句容县 ),得道成仙, 太上老君 分别授为司命真君、定箓真君、保命仙君。世称三 茅君 。道教清微派尊为教祖。见茅山志卷五。梁书·处士传·陶弘景:“於是止於 句容 之 句曲山 ……昔 汉 有 咸阳 三 茅君 得道来掌此山,故谓之 茅山 。” 宋 何薳 春渚纪闻·序丹灶:“自三 茅君 以 丹阳 岁歉,死者盈道,因取丹头点银为金,化铁为银,以救饥人,故后人以煅粉点铜者,名其法曰丹阳。” 清 赵翼 《茅山纪游》诗之三:“所以三 茅君 ,于焉吸清淑。”
《國語辭典》:三茅  拼音:sān máo
长有三棱的菁茅,为古代的瑞草。《晋书。卷一九。礼志上》:「其吉礼也,则三茅不剪,日观停瑄。」
《漢語大詞典》:三脊茅
江 淮 间产的一种茅草。茎有三稜。亦名菁茅。古代以为祥瑞,多用于祭祀。南史·江夏王刘义恭传:“ 大明 元年,有三脊茅生 石头 西岸,又劝封禪,上甚悦。” 宋 刘敞 《三脊茅记》:“古之祭祀无不用茅者,而至於封禪则必三脊茅以为神藉。三脊茅出於 江 淮 之间,盖非其地不生。而 江 淮 之间则皆 楚 越 国也,有王者则后服,无王者则先叛,自 三代 之君莫不患之。故封禪者,必三脊茅,其意以为能服 楚 越 ,使以其职来贡。”
《漢語大詞典》:三茅君
道家传说中的三神仙,即 茅盈 及其弟 茅固 、 茅衷 。据传为 汉景帝 时 咸阳 人,先后隐 句曲山 (后名 三茅山 ,简称 茅山 ,在今 江苏 句容县 ),得道成仙, 太上老君 分别授为司命真君、定箓真君、保命仙君。世称三 茅君 。道教清微派尊为教祖。见茅山志卷五。梁书·处士传·陶弘景:“於是止於 句容 之 句曲山 ……昔 汉 有 咸阳 三 茅君 得道来掌此山,故谓之 茅山 。” 宋 何薳 春渚纪闻·序丹灶:“自三 茅君 以 丹阳 岁歉,死者盈道,因取丹头点银为金,化铁为银,以救饥人,故后人以煅粉点铜者,名其法曰丹阳。” 清 赵翼 《茅山纪游》诗之三:“所以三 茅君 ,于焉吸清淑。”
《漢語大詞典》:茅君
指传说中在 句容 句曲山 修道成仙的 茅氏 兄弟。 唐 李颀 《题卢道士房》诗:“秋砧响落木,共坐 茅君 家。” 元 宋无 《游三茅华阳诸洞》诗之二:“玉案清香彻夜焚,紫烟成盖覆 茅君 。” 清 俞樾 《茶香室续钞·句曲玉印》:“ 经元 素事 茅君 ,每岁必祷 句曲 。”参见“ 茅山 ”、“ 茅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