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349,分24页显示  上一页  1  2  3  4  5  7  8  9  10 下一页
分类词汇(续上)
册命
引见
祠禄
重问
朝绅
上宰
常伯
内阁
台臣
玉匣
钜公
台衡
仲山
韩魏
批答
《國語辭典》:册命(冊命)  拼音:cè mìng
册封的命令。《书经。顾命》:「太史秉书,由宾阶隮,御王册命。」《新唐书。卷一三二。沈既济传》:「且太后遗制,自去帝号,及孝和上谥,开元册命,而后之名不易。」
《國語辭典》:引见(引見)  拼音:yǐn jiàn
1.介绍、相见。《汉书。卷九三。佞幸传。董贤传》:「太皇太后召大司马贤,引见东厢,问以丧事调度。」《西游记》第八回:「老兄,菩萨在那里?累烦你引见一引见。」
2.引导入见天子。《儒林外史》第三五回:「今礼部侍郎徐基所荐之庄尚志,著于初六日入朝引见,以光大典。」《红楼梦》第二回:「皇上因恤先臣,即时令长子袭官外,问还有几子,立刻引见,遂额外赐了这政老爹一个主事之衔。」
《漢語大詞典》:祠禄
官名。 宋 制,大臣罢职,令管理道教宫观,以示优礼,无职事,但借名食俸,谓之“祠禄”。 宋 陆游 《秋晚岁登戏作》自注:“时方谋祠禄。”宋史·职官志十:“宋制,设祠禄之官,以佚老优贤,先时员数絶少, 熙寧 以后乃增置焉。” 元 王士熙 《送华山隐归西湖故居》诗:“欲向君王乞祠禄,安排杖屨来相从。” 明 王鏊 震泽长语·杂论:“ 宋 有西北二边岁币百万,百官祠禄郊赐之类,今皆无之。”
《漢語大詞典》:重问(重問)
(1).赠送厚礼。
(2).指古时大臣犯重罪而被审讯。
《漢語大詞典》:朝绅(朝紳)
(1).束朝服的大带。 唐 韩愈 孟郊 《会合联句》:“朝绅鬱青緑,马饰曜珪珙。”
(2).借指朝廷大臣。 宋 周密 齐东野语·洪君畴:“宦寺肆横,簸弄天纲,外閫朝绅,多出门下。”明史·欧阳一敬传:“ 一敬 寻劾 拱 威制朝绅,专柄擅国,亟宜罢。” 清 朱茂晖 《崇祯戊辰湖上观毁逆奄祠纪事》诗:“云何承平日,坏法自朝绅。”
(3).曾任朝官而退居乡间的绅士。《初刻拍案惊奇》卷二十:“慷慨奇人难屡见,休将仗义望朝绅。” 清 陈梦雷 《绝交书》:“不孝虽箝口结舌於絶域,而乡里愤悱,朝绅公论,从此而起。”
《漢語大詞典》:上宰
(1).宰辅。亦泛称辅政大臣。 晋 枣据 《杂诗》:“ 吴 寇未殄灭,乱象侵边疆,天子命上宰,作藩于 汉阳 。” 唐 杨炯 《遂州长江县先圣孔子庙堂碑》:“如纶如綍,大君於号令之严;匪朴匪雕,上宰极司存之敬。” 宋 曾巩 《代皇太子免延安郡王第一表》:“袞衣备物,礼均上宰之崇;土宇分封,位列真王之贵。” 清 顾炎武 《感事》诗之三:“上宰承王命,专征指大江。”
(2).上天,天帝。《隋书·高祖纪上》:“天大地大,合其德者圣人,一阴一阳,调其气者上宰。”
(3).星名。宋史·天文志二:“东蕃近閶闔门第一星为左枢,第二星为上宰。”
《漢語大詞典》:常伯
周 官名。君主左右管理民事的大臣。以从诸伯中选拔,故名。《书·立政》:“王左右常伯、常任、準人、缀衣、虎賁。” 蔡沉 集传:“有牧民之长曰常伯。”后因以称皇帝的近臣,如侍中、散骑常侍等。《汉书·谷永传》:“戴金貂之饰、执常伯之职者,皆使学先王之道,知君臣之义。” 颜师古 注:“常伯,侍中也。” 晋 潘岳 《藉田赋》:“常伯陪乘,太僕秉轡。”
《國語辭典》:内阁(內閣)  拼音:nèi gé
1.古代中央官署,大学士治事之处,下设学士、中书等职。宋。苏轼 赐新除宝文阁直学士李之纯辞恩命不允诏:「故内阁之命,非独以宠卿,抑将使蜀人知朕用卿,盖以德选也。」
2.明清两代的政务机关。乃设置多位大学士共同行使宰相权,为按照皇帝的意旨,批办各项事件。《儒林外史》第三五回:「过了三日,待侍郎将内阁抄出圣旨送来。」
3.由内阁总理及内阁阁员组成的最高行政机关,负责国家政策的拟订及推展。参见「内阁制」条。
4.妇女的居室。《北史。卷四三。邢峦传》:「与妇甚疏,未尝内宿。自云:『尝昼入内阁,为狗所吠。』」唐。刘长卿〈观李凑画美人〉诗:「华唐翠幕春风来,内阁金屏曙色开。」
《漢語大詞典》:台臣(臺臣)
指宰辅重臣。 唐 玄宗 《集贤书院成送张说上集贤学士赐宴得珍字诗》:“集贤招袞职,论道命台臣。” 唐 韩愈 《顺宗实录》五:“是以台臣庶官文武之列抗疏於内,方伯藩守亿兆之众同词於外。”
(1).古时御史台的官员。 宋 周密 《齐东野语·洪君畴》:“今臺臣争之不胜,则诸阉所畏者谁歟!”元史·张起岩传:“臺臣按劾百官,论列朝政,职使然也。” 明 李东阳 《送张修撰养正擢佥都御史北巡》诗:“共道臺臣出中祕,不比御史尚书郎。”
(2).泛指台阁大臣。 清 黄六鸿 《福惠全书·莅任·详文赘说》:“在大部臺臣,岂非为军国筹至当计深远哉!”
《國語辭典》:玉匣  拼音:yù xiá
1.汉代帝王的葬具。形如铠甲,连以金缕。《三国志。卷二。魏书。文帝纪》:「丧乱以来,汉氏诸陵无不发掘,至乃烧取玉匣金缕,骸骨并尽。」
2.玉质或以玉为饰的盒子。古时多用来贮藏珍贵的物品。唐。李白〈酬张卿夜宿南陵见赠〉诗:「宝刀隐玉匣,锈涩空莓苔。」
《國語辭典》:钜公(鉅公)  拼音:jù gōng
1.天子。《汉书。卷二五。郊祀志上》:「群臣有言见一老父牵狗,言『吾欲见钜公』,已忽不见。」颜师古注引张晏曰:「天子为天下父,故曰钜公也。」也作「巨公」。
2.在某一方面有杰出成就、举足轻重的人。唐。李贺〈高轩过〉诗:「云是东京才子,文章钜公。」清。孔尚任《桃花扇》第二四出:「赏心亭上雪初融,煮鹤烧琴宴钜公。」也作「巨公」。
《漢語大詞典》:台衡
喻宰辅大臣。台,三台星;衡,玉衡,北斗杓三星。皆位于紫微宫帝座前。 晋 陆机 《赠弟士龙》诗之一:“奕世台衡,扶帝紫极。” 唐 杨炯 《为刘少傅等谢敕书慰劳表》:“臣等窃循愚蔽,谬荷恩私,或位联辅弼,职在台衡。” 王闿运 《刚直彭公墓志铭》:“虽辞圭组,卒践台衡。”
《漢語大詞典》:仲山
(1).指 仲山甫 。 周宣王 时著名的大臣。见诗·大雅·烝民。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铭箴:“ 吕望 铭功於 昆吾 , 仲山 鏤绩於庸器,计功之义也。” 唐 张九龄 《祭张燕公文》:“故能羽翼 圣后 ,丹青元化,陈 皋陶 之謨谋,尽 仲山 之夙夜。” 宋 欧阳修 归田录卷上:“ 丁晋公 之南迁也,行过 潭州 ,自作《斋僧疏》云:‘补 仲山 之袞,虽曲尽於巧心;和 傅説 之羹,实难调於众口。’”
(2).山名。在 陕西省 泾阳县 西北。传说 汉高祖 兄 刘仲 葬其地。 唐 唐彦谦 有《仲山》诗。 清 顾祖禹 《读史方舆纪要·陕西二·西安府上·泾阳县》:“ 中山 …… 汉 元鼎 初,获寳鼎於 汾阴 ,荐之 甘泉 ,鼎至 中山 ,氤氲有黄气盖焉,俗譌为 仲山 ,云 汉高祖 兄 仲 居此。”
《漢語大詞典》:韩魏(韓魏)
指 春秋 时 晋国 的 韩 氏、 魏 氏两家大臣,后又共同分 晋 立国而为诸侯。后亦以“韩魏”称富贵之家。孟子·尽心上:“ 孟子 曰:‘附之以 韩 魏 之家,如其自视欿然,则过人远矣。’” 朱熹 集注:“ 韩 魏 , 晋 卿富家也。” 汉 邹阳 《狱中上书自明》:“ 秦 用 商鞅 之法,东弱 韩 魏 。” 唐 杜牧 《阿房宫赋》:“ 燕 赵 之收藏, 韩 魏 之经营。”
分類:两家大臣
《國語辭典》:批答  拼音:pī dá
君王对臣子或长官对部属的奏疏呈文,加以批示或答覆。《新唐书。卷四六。百官志一》:「玄宗初,置『翰林待诏』,以张说、陆坚、张九龄等为之,掌四方表疏批答、应和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