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眷好
犹婚姻。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薛慰娘:“犬马齿二十有二,尚少良配。惠以眷好,固佳;但何处得翁之家人而告诉也?”
分類:婚姻
《国语辞典》:盲婚哑嫁(盲婚哑嫁)  拼音:máng hūn yǎ jià
比喻旧时只凭媒妁之言而促成的婚姻。如:「现代青年追求婚姻自主,盲婚哑嫁已经少见了。」
《漢語大詞典》:军婚(軍婚)
指夫妻一方为现役军人的婚姻。
《國語辭典》:兄弟  拼音:xiōng dì
1.男子同胞先出生的为兄,后出生的为弟。《尔雅。释亲》:「男子先生为兄,后生为弟。」元。无名氏《冻苏秦》第二折:「可不道兄弟如同手足,手足断了再难续。」
2.内外的族亲、姻亲。《诗经。小雅。伐木》:「笾豆有践,兄弟无远。」汉。郑玄。笺:「兄弟,父之党,母之党。」《仪礼。丧服》:「大夫之子于兄弟,降一等。」汉。郑玄。注:「兄弟,犹言族亲也。」
3.同姓之国。《书经。蔡仲之命》:「懋乃攸绩,睦乃四邻,以蕃王室,以和兄弟。」《史记。卷三九。晋世家》:「曹,叔振铎之后;晋,唐叔之后,合诸侯而灭兄弟,非礼。」
4.泛指意气相投的朋友。元。郑光祖《老君堂》第二折:「兄弟每,量唐童何足道哉也!」《水浒传》第七五回:「招安须自有日,如何怪得众弟兄们发怒?」
5.比喻两者相当,不相上下。《论语。子路》:「鲁卫之政,兄弟也。」宋。邢炳。疏:「此章孔子评论鲁卫二国之政相似,如周公康叔之为兄弟也。」南朝梁。刘协《文心雕龙。才略》:「孟阳景阳,才绮而相埒,可谓鲁卫之政,兄弟之文也。」
6.特指黑社会人物。如:「道上兄弟」。
《國語辭典》:兄弟  拼音:xiōng di
1.特指弟弟。元。关汉卿《单刀会》第三折:「那时节兄弟在范阳,兄长在楼桑,关某在蒲州解良。」《清平山堂话本。合同文字记》:「村里有个农庄人家,弟兄二人姓刘。哥哥名刘添祥,年四十岁,妻已故;兄弟名刘添瑞,年三十五岁。」
2.男子自谦之词。《老残游记》第三回:「依兄弟愚见,还是不多杀人的为是。」《文明小史》第一九回:「兄弟自从十七岁到上海,彼时老人家还在世,生意亦还过得去。」
《國語辭典》:终身(終身)  拼音:zhōng shēn
1.一生、一辈子。唐。杜甫 不归诗:「从弟人皆有,终身恨不平。」《初刻拍案惊奇》卷二:「依老身愚见,只教娘子快活享福,终身受用。」也作「终生」。
2.度过一生。《孟子。离娄下》:「良人者,所仰望而终身也,今若此!」《文选。阮籍。咏怀诗一七首之九》:「布衣可终身,宠禄岂足赖?」也作「终生」。
《國語辭典》:大义(大義)  拼音:dà yì
1.正道。《文选。潘岳。西征赋》:「甄大义以明责,反初服于私门。」《三国演义》第六回:「吾始兴大义,为国除贼。」
2.经书中的要义。《文选。杜预。春秋左氏传序》:「然刘子骏创通大义,……皆先儒之美者也。」
《國語辭典》:吹箫(吹簫)  拼音:chuī xiāo
1.吹奏箫乐。《史记。卷五七。绛侯周勃世家》:「勃以织薄曲为生,常为人吹箫给丧事。」唐。杜牧寄扬州韩绰判官〉诗:「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
2.战国时伍子胥吹箫乞食于吴市的事。见《史记。卷七九。范睢蔡泽列传。范睢》。后世遂称乞食为「吹箫」。
3.相传春秋萧史善吹箫,秦穆公以女弄玉妻之。见汉。刘向《列仙传。卷上。萧史》。后比喻缔结婚姻。唐。白居易 得景请预驸马所司纠云景庶子也且违格令欲科家长罪不伏:「选吹箫之匹,虽则未获贞人,预傅粉之郎,岂可滥收庶子?」
《國語辭典》:吴市吹箫(吳市吹簫)  拼音:wú shì chuī xiāo
春秋时伍子胥自楚逃至吴,曾于吴市吹箫乞食,见《史记。卷七九。范睢蔡泽列传》。后用以比喻行乞街头或飘泊流浪,生活困顿。如:「这个星期如果再找不著工作,可真要吴市吹箫了!」
《國語辭典》:亲戚(親戚)  拼音:qīn qī
1.血亲与姻亲。《礼记。曲礼上》:「故州闾乡党称其孝也,兄弟亲戚称其慈也。」唐。孔颖达。正义:「亲指族内,戚言族外。」也称为「亲眷」、「亲串」。
2.亲爱。三国魏。阮籍〈鸠赋〉:「何依恃以育养,赖兄弟之亲戚。」
《國語辭典》:花红(花紅)  拼音:huā hóng
1.旧俗遇有喜庆吉事,喜用插金花、披红绸来表示。元。关汉卿《窦娥冤》第二折:「说甚一家一计,又无羊酒段匹,又无花红财礼。」《二刻拍案惊奇》卷七:「太守分付花红羊酒鼓乐,送到他家。」
2.本指喜庆时赏赐给他人的钱物,后泛指犒赏物及奖金。《平妖传》第二二回:「只要男家财礼多,并望花红谢礼多。」《文明小史》第五三回:「将来见了煤,赚了钱,怎样拆给他花红,怎样谢给他酬劳?」
3.企业团体所分的红利。
《國語辭典》:红利(紅利)  拼音:hóng lì
企业之盈馀分享给经理人或员工的部分。
《國語辭典》:家庭  拼音:jiā tíng
一种以婚姻、血缘、收养或同居等关系为基础而形成的共同生活单位。
《國語辭典》:婚姻  拼音:hūn yīn
1.因结婚而产生互为配偶的关系;常以举行婚礼或法律见證的方式宣告婚姻关系成立。《谈徵。名部下。婚姻》:「《礼记》,娶妇以婚时,故曰『婚姻』。」《红楼梦》第六六回:「岂有婚姻之事,出入随意的?还要斟酌。」
2.因婚姻而产生的亲戚关系。《尔雅。释亲》:「妇之父母、婿之父母相谓为婚姻。」《史记。卷七。项羽本纪》:「沛公奉酒为寿,约为婚姻。」
《國語辭典》:和亲(和親)  拼音:hé qīn
1.和睦亲善。《礼记。乐记》:「父子兄弟同听之,则莫不和亲。」
2.敌对双方为求和平而联婚交谊。《汉书。卷五○。汲黯传》:「与胡和亲,毋起兵。」《三国演义》第四四回:「昔单于屡侵疆界,汉天子许以公主和亲,今何惜民间二女乎?」
《國語辭典》:亲属(親屬)  拼音:qīn shǔ
因血统、婚姻或收养而与自己有关系的人。如血亲、姻亲、配偶均属之。《三国演义》第九回:「但系董卓亲属,不分老幼,悉皆诛戮。」《初刻拍案惊奇》卷一九:「穿了黑衣,做个行脚僧打扮,辞了亲属出家访道。」
《漢語大詞典》:无媒(無媒)
(1).没有婚姻介绍人。礼记·坊记:“男女无媒不交,无币不相见,恐男女之无别也。”战国策·齐策六:“ 太史敫 曰:‘女无媒而嫁者,非吾种也,污吾世矣。’”《孔子家语·致思》:“士不中间见,女嫁无媒,君子不以交礼也。”
(2).没有引荐的人。比喻进身无路。 唐 杜牧 《送隐者一绝》:“无媒径路草萧萧,自古云林远市朝。” 前蜀 韦庄 《下第题青龙寺僧房》诗:“千蹄万轂一枝芳,要路无媒果自伤。” 清 钱谦益 《北客》诗:“秋草萧萧锄不得,无媒径路任君猜。”
《國語辭典》:姻缘(姻緣)  拼音:yīn yuán
1.男女成婚的缘分。《京本通俗小说。志诚张主管》:「开言成匹配,举口合姻缘。」《西游记》第三一回:「那公主果然依行者之言,往僻静处躲避。也是他姻缘该尽,故遇著大圣来临。」
2.缘由,因果关系。明。贾仲名《升仙梦》第四折:「兀那柳春、陶氏,你不知这段姻缘,听贫道从头说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