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醉拳  拼音:zuì quán
一种国术拳法。相传模仿醉八仙实态而创的拳术。摔、跌、倒、起都具醉态。
《国语辞典》:莒拳  拼音:jǔ quán
由中国传统拳术中的八极拳推演而成的一套拳法。系由李元智正式传授学生练习,以后逐渐流传。在国军部队中称为「莒拳」。
《国语辞典》:拳赛(拳赛)  拼音:quán sài
泛称各种拳术竞赛。如:「这场拳赛有来自各国的好手参加,竞争非常激烈。」
分类:拳术竞赛
《国语辞典》:形意拳  拼音:xíng yì quán
一种拳术。路数较简单,分为龙、虎、猴、马、鼍、鸡、鹞、燕、蛇、𩿡、鹰、熊十二形;劈、崩、炮、躜、横五拳。
《国语辞典》:少林派  拼音:shào lín pài
一种拳术派别。为唐时嵩山少林寺僧昙宗等所创。因佐平王世充乱有功,昙宗拜大将军,从此僧徒常习武艺,流传至今。见清。顾炎武《日知录。卷二九。少林僧兵》。也称为「少林拳」。
《国语辞典》:螳螂拳  拼音:táng láng quán
一种拳术,相传为明末清初山东即墨县人王朗所创。王朗由螳螂两臂的动作得到启发,并吸收当时中国北方的名拳,集其大成,而创为此拳。螳螂拳的特点为手脚紧密配合,招法精妙迅术速,在受对方攻击的同时自己也进攻,并用其独特的螳螂手迷人眼目,再配合闭门脚攻击对手。如:「他练习打螳螂拳的样子滑稽可爱。」
《国语辞典》:跆拳道  拼音:tái quán dào
一种拳术。著重在脚的动作,以行、阻、闪、拦、截等动作,攻击对方。
《国语辞典》:泰国拳(泰国拳)  拼音:tài guó quán
泰国独特的拳术。比赛中,手部与足部都可用来攻击对方,是一种较为激烈的运动。
《漢語大詞典》:短拳
一种拳术,拳法密集,猛起硬落,简明快速,出手较短(区别于“长拳”)
《漢語大詞典》:搽拳
施展拳术。 明 无名氏 《东平府》第三折:“正末做搽拳科。”
分類:施展拳术
《國語辭典》:查拳  拼音:chá quán
一种拳术。相传创始于明代,共分十路。动作紧凑,步武稳当,注重精、气、神的结合。
《國語辭典》:八卦拳  拼音:bā guà quán
一种拳术。相传由清乾隆年间河北文安县人董海川创始。拳法按八卦的四正四偶和九宫步运行,结构多取掌式,分上、中、下三盘,一拳护内,一掌应敌。演练时需顺项提顶,松肩沉肘,实腹畅胸,曲腿蹚泥。也作「八卦掌」。
《國語辭典》:弹腿(彈腿)  拼音:tán tuǐ
一种拳术。相传此拳出自河南潭家沟;一说为山东龙潭寺和尚所创。是北派拳术的一支流派。注重练腿,尤多弹射、弯曲、蹬、踢等动作;出腿时迅猛异常,有如弹弓激射而出,所以称为「弹腿」。也作「潭腿」、「谭腿」。
《漢語大詞典》:打场子(打場子)
玩把戏或拳术时,拿绳子或用拳、刀作虚势令人后退以围成场地。亦谓在空地上卖艺。《冷眼观》第二二回:“门外来了个説淮书的,敲着破锣破鼓……叫他多走几家,不要在这里打场子。”
《漢語大詞典》:拳套
拳术的套路。例如:这种拳套特别刚猛凌利。
分類:拳术套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