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传跸(傳蹕)
古代皇帝出行先清道,断绝行人往来,称传跸。 汉 卫宏 汉官旧仪卷上:“﹝皇帝﹞出殿则传蹕,止人清道。”
《漢語大詞典》:前跸(前蹕)
古代帝后出行时,侍卫在车驾前开路清道,禁止行人通行,称为“前蹕”。周礼·天官·内竖:“王后之丧迁于宫中,则前蹕。” 贾公彦 疏:“使内竪在车前蹕止行人也。” 唐 卢肇 《海潮赋》:“倐皇舆之前蹕,孰不奔走而挥霍。”
《漢語大詞典》:跸御(蹕御)
谓古时帝王出行,禁止行人车马通行以清道。史记·司马相如列传:“ 祝融 警而蹕御兮,清雰气而后行。”
《漢語大詞典》:警道
警跸清道。 清 朱之瑜 《中原阳九述略·虏害十条》:“有时出外游观,或者亲属燕饮,飞黄熠熠,车马轩轩,列骑卫行,前驱警道,霜戈耀日,赤帜緋云。”
分類:警跸清道
《漢語大詞典》:整跸(整蹕)
犹警跸。指帝王出行时警戒、清道。《乐府诗集·燕射歌辞三·隋元会大饗歌》:“司陛整蹕,式道先驰。”
《漢語大詞典》:司陛
指帝王出入时担任清道警戒的侍卫。《乐府诗集·燕射歌辞三·隋元会大飨歌皇夏》:“司陛整蹕,式道先驰。”
《国语辞典》:义律(义律)  拼音:yì lǜ
Charies Elliot
人名。(西元1801~1875)清道光年间英国驻粤商务监督。是最先与林则徐交涉鸦片问题的外国人。
《漢語大詞典》:呵跸(呵蹕)
古代帝王出行时卫队吆喝清道,禁止通行。《宋史·乐志七》:“八神呵蹕,千官景从。”
《漢語大詞典》:鞭板
马鞭和手板。古代礼制:武将执鞭清道和文官执板侍立为见到上官时的礼节。梁书·韦粲传:“ 粲 建议推 仲礼 为大都督,报下流众军。 裴之高 自以年位,耻居其下,乃云:‘ 柳节下 是州将,何须我復鞭板。’”陈书·虞寄传:“及谢病私庭,每诸王为州将,下车必造门致礼,命释鞭板,以几杖侍坐。”
《漢語大詞典》:辟仗(闢仗)
即仪仗、仪卫。因其负责清道保卫,故称。新唐书·突厥传上:“我闻 晋王 丁夜得辟仗出,我乘间突进,可犯行在。”资治通鉴·唐太宗贞观二十年:“上尝幸 未央宫 ,辟仗已过,忽於草中见一人带横刀,詰之,曰:‘闻辟仗至,惧不敢出,辟仗者不见,遂伏不敢动。’” 胡三省 注:“辟仗者,卫士在驾前攘辟左右,止行人,所谓陈兵清道而后行也。”
唐 时贮放兵器的地方。《唐律疏议·卫禁·宫殿作罢不出》:“闢仗之内,人皆出尽,所有兵器,亦不合留。”
《国语辞典》:鸦片战争(鸦片战争)  拼音:yā piàn zhàn zhēng
清道光二十年至二十二年,因英人贩运鸦片于中国而起的战争。初派林则徐赴广东严办,英遂大举来侵,攻陷沿海各地,清廷恐,乃派耆英、伊里布至江宁与英议和,订南京条约。
《漢語大詞典》:腰锣(腰鑼)
旧时大官仪仗中间的大锣,用以清道。《官场现形记》第六回:“后面方是钦差閲兵大臣的执事,什么衝锋旗、帅字旗、官衔牌、头锣、腰锣……一对一对的过完,纔见那抚院坐着一顶八人抬的緑大呢轿子,缓缓而来。”
《国语辞典》:南京条约(南京条约)  拼音:nán jīng tiáo yuē
清道光二十二年(西元1842),鸦片战争(也称为「商务战争」)后,清与英国所缔结的和约。共十三条款,其中重要者为:一、中国向英国赔款二千一百万银元。二、割让香港。三、开放广州、上海、宁波、福州、厦门五处为通商口岸。四、协定关税。是中国与外国签订不平等条约的开始。
《国语辞典》:广州和约(广州和约)  拼音:guǎng zhōu hé yuē
清道光二十一年,广州水陆两军夜袭英军,清军败战,奕山求和,英统帅义律允和,清军退出广州,赔款六百万,英军退出虎门。历史上称为「广州和约」。
《国语辞典》:黄埔条约(黄埔条约)  拼音:huáng pǔ tiáo yuē
清道光二十四年(西元1844年),清廷遣耆英与法国代表在黄埔所订的通商章程。允许法国人在广州、福州、厦门、宁波、上海五个通商口岸自由居住、往来与通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