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760,分51页显示  上一页  3  4  5  6  7  9  10  11  12 下一页
分类词汇(续上)
白身
白金
黄白
缟带
雪衣
掩面
白毫
玉面
白牛
青霜
琼蕊
霜髯
白雉
雪光
银管
《國語辭典》:白身  拼音:bái shēn
平民。唐。高适〈宋中遇刘书记有别〉诗:「白身谒明主,待诏登云台。」《三国演义》第一回:「人情势利古犹今,谁识英雄是白身?」
《國語辭典》:白身人  拼音:bái shēn rén
平民。《初刻拍案惊奇》卷二二:「多保道:『兄长不过是白身人,便弄上一个显官,又无四壁倚仗,到彼地方,未必行得去。』」
《國語辭典》:白金  拼音:bái jīn
1.银的别名。《水浒传》第一九回:「晁盖道:『小子久闻大山招贤纳士,一径地特来投托入夥。若是不能相容,我等众人自行告退。重蒙所赐白金,决不敢领。』」
2.铂的别名。多集中于火成岩中,是灰白色光亮的金属,熔点高,虽在高温下,亦不起氧化作用。
《國語辭典》:黄白(黃白)  拼音:huáng bái
1.黄色和白色。如:「他穿了一件黄白相间的衣服。」
2.黄金和白银。《喻世明言。卷二三。张舜美灯宵得丽女》:「老尼遂取出黄白一包,付生曰:『此乃小娘子平日所寄,今送还官人,以为路资。』」也称为「黄白之物」。
3.烧炼丹药的事。汉。应劭《风俗通》卷三:「招募方伎怪迂之人,述神仙黄白之事,财殚力屈,无能成获。」
《漢語大詞典》:缟带(縞帶)
(1).犹缟紵。 唐 韩愈 《县斋读书》诗:“投章类縞带,佇答逾千金。” 前蜀 韦庄 《再用前韵和薛先辈见寄》:“既闻留縞带,詎肯掷蓍簪。” 清 薛福成 《〈出使四国日记〉跋》:“宛乎縞带之欢,允矣敦槃之盛,此交际之可记者也。”参见“ 縞紵 ”。
(2).白色生绢带。朴质之衣饰。泛指学子之服。礼记·玉藻:“居士锦带,弟子縞带。” 孔颖达 疏:“弟子縞带者,用生縞为带,尚质也。” 清 钮琇 《〈觚賸〉自序》:“初垂縞带,便学长吟。”
(3).用以比喻雪或河流。 唐 韩愈 《咏雪赠张籍》:“随车翻縞带,逐马散银盃。” 元 许谦 《西山万象亭》诗:“百里江流縈縞带,满城居室比鱼鳞。”
《國語辭典》:缟纻(縞紵)  拼音:gǎo zhù
1.白绢与麻衣。《战国策。齐策四》:「后宫十妃,皆衣缟纻,食梁肉。」
2.白绢所制的带子与麻布所制的衣服。典出《左传。襄公二十九年》:「聘于郑,见子产,如旧相识,与之缟带,子产献纻衣焉。」比喻朋友间的相互馈赠。隋。孙万寿〈答杨世子〉诗:「缟纻始云赠,胶漆乃相投。」
《漢語大詞典》:雪衣
(1).白色的羽毛。 唐 杜牧 《鹭鸶》诗:“雪衣雪髮青玉嘴,羣捕鱼儿溪影中。” 宋 苏轼 《次韵秦少章和钱蒙中》:“二子有如双白鷺,隔江相照雪衣明。” 元 王逢 《和惠子及雨中》:“雪衣鸚鵡亦可怪,错唤主人非一回。”
(2).即雪衣女。 清 洪升 《长生殿·私祭》:“枉了雪衣提唱,是色非空,谁观法相?” 清 陈维嵩 《玉山枕·咏白鹦鹉》词:“雪衣簷畔诵迦文,恰生小怕施朱翠。”参见“ 雪衣女 ”。
(3).泛指某些白色的鸟类。(1)白鹭。 宋 苏轼 《新年》诗之二:“北渚集羣鷺,新年何所之……何当禁毕弋,看引雪衣儿。” 宋 范成大 《题〈秋鹭图〉》诗:“一江秋色无人问,尽属风标两雪衣。”(2)鸽。 宋 苏轼 《常润道中有怀钱塘寄述古》诗之二:“去年柳絮飞时节,记得金笼放雪衣。”自注:“ 杭 人以放鸽为太守寿。”
(4).白色衣服。 海默 《突破临津江》八:“飞机飞来,马上就都停止了工作,披上雪衣,仍然成了一个大雪覆盖的山谷。”
《漢語大詞典》:雪衣女
白鹦鹉。太平广记卷四六○引 唐 胡璩 谭宾录·雪衣女:“ 天宝 中, 岭 南献白鸚鵡,养之宫中。岁久,颇甚聪慧,洞晓言词,上及贵妃,皆呼为雪衣女。” 前蜀 贯休 《还举人歌行卷》诗:“古松直笔雷不折,雪衣女啄蟠桃缺。”
分類:鹦鹉
《國語辭典》:掩面  拼音:yǎn miàn
遮住脸孔。《三国演义》第四回:「酒行数巡,王允忽然掩面大哭。」《红楼梦》第三回:「侍立之人无不掩面涕泣,黛玉也哭个不住。」
《國語辭典》:白毫  拼音:bái háo
大丈夫三十二相之一。相传佛陀的两眉间有白色的毫毛,右旋宛转。《经律异相》卷四:「太子有三十二相:一、体躯金色。二、顶有肉髻。三、其发绀青。四、眉间白毫。」
《漢語大詞典》:白毫相
如来 三十二相之一。佛教传说 世尊 眉间有白色毫毛,右旋宛转,如日正中,放之则有光明,名“白毫相”。《佛藏经下·了戒品九》:“ 如来 灭后,白毫相中百千亿分,其中一分供养舍利及诸弟子……设使一切世间人皆共出家,随顺法行,於百毫相百千亿分,不尽其一。”法华经句解·序品:“尔时,佛放眉间白毫相光。”亦省作“ 白毫 ”。 南朝 梁简文帝 《迦叶佛像铭》:“慧雨自垂,仁风永扇。照耀白毫,半容月面。” 唐 白居易 《画西方帧记》:“白毫大光,应念来感。” 宋 苏轼 《书黁公诗后》:“灵颅隐白毫,锁骨埋青玉。” 明 梅鼎祚 《玉合记·邂逅》:“倘然现白毫,仗诸品圆明照。”
《漢語大詞典》:玉面
(1).尊称人的容颜。《公羊传·宣公十二年》:“是以使寡人得见君之玉面。”
(2).美好的容貌。 南朝 梁简文帝 《乌栖曲》之四:“织成屏风金屈膝,朱脣玉面灯前出。” 唐 李白 《浣纱石上女》诗:“玉面 耶溪 女,青蛾红粉妆。”随园诗话卷一引 清 徐柯 《过平原有见》诗:“玉面珠璫坐锦车,蟠云作髻两分梳。”
(3).白色的脸。指玉面狸。 宋 朱松 《牛尾狸》诗之一:“压槽玉面天涯见,琢雪庖霜照眼明。”
(4).白色的脸。指玉花骢的脸。 元 张昱 《昔游》诗:“冠翘鶡尾朱袍盛,马顿金羈玉面斜。” 明 高明 《琵琶记·新进士宴杏园》:“玉面、银鬃、秀膊、青花。”
(5).指梅花。 宋 《虞美人》词:“冰肤玉面 孤山 裔,肯到人间世。天然不与百花同,却恨无情轻付、与东风。”
《漢語大詞典》:白牛
(1).白色的牛。 晋 王嘉 拾遗记·昆吾山:“ 越王 勾践 使工人以白马、白牛,祠 昆吾 之神。” 唐 段成式 酉阳杂俎·毛篇:“ 太原县 北有 银牛山 , 汉 建武 二十一年,有人骑白牛蹊人田,田父訶詰之。” 唐 司空图 《涔阳渡》诗:“两岸芦花正萧颯,渚烟深处白牛归。”
(2).见“ 白牛车 ”。
分類:白色
《漢語大詞典》:白牛车(白牛車)
佛教语。比喻佛法中之大乘。《坛经·机缘品》:“无念念即正,有念念成邪;有无俱不计,长御白牛车。” 唐 杜甫 《上兜率寺》诗:“白牛车远近,且欲上慈航。” 仇兆鳌 注引《法华经》:“有大白牛,肥重多力,形体殊好,以驾寳车。”按,《法华经·譬喻品》:“牛车为大乘,即菩萨乘。”亦省作“ 白牛 ”。 唐 修雅 《闻诵〈法华经〉歌》:“师诵此经经一句,句句白牛亲动步。” 前蜀 贯休 《和韦相公话婺州陈事》:“昔事堪惆悵,谈玄爱白牛。”自注:“《法华经》以白牛喻大乘。” 五代 齐己 《赠念〈法华经〉僧》诗:“持经功力能如是,任驾白牛安稳行。”参见“ 三车 ”。
《漢語大詞典》:青霜
(1).青白色的霜;秋霜。一说司霜之神为青女,故名。 宋 曾巩 《地动》诗:“据经若此非臆测,皎如秋日浮青霜。” 李劼人 《死水微澜》第四部分三:“屋瓦上微微有点青霜,北风停止了。”
(2).袍名。其色青白,故称。汉武帝内传:“夫人年可二十餘,天姿精耀,灵眸絶朗,服青霜之袍,云彩乱色,非锦非绣,不可名字。”
(3).喻指斑白的头发。 明王錂《春芜记·访友》:“愁覩青霜点鬢毛,蒯緱长夜气萧萧。” 杨朔 《红花草》:“会见了不少亲身参加过 井冈山 斗争的旧人,都老了,当年的少先队员也已是满头青霜了。”
(4).指剑。剑光青凛若霜色,故称。 唐 王勃 《秋日登洪府滕王阁饯别序》:“腾蛟起凤, 孟学士 之词宗;紫电青霜, 王将军 之武库。”
《漢語大詞典》:琼蕊(瓊蕊)
(1).玉英,玉花。文选·张衡〈西京赋〉:“屑琼蕊以朝餐,必性命之可度。” 李周翰 注:“琼蕊,玉英也。” 晋 陆机 《叹逝赋》:“懟琼蕊之无徵,恨朝霞之难挹。” 唐 李白 《古风》之十七:“ 崑山 採琼蕊,可以鍊精魄。”
(2).美称白色的花。 晋 陆机 《拟涉江采芙蓉》诗:“上山采琼蕊,穷谷饶芳兰。” 隋 杨素 《赠薛播州》诗之十三:“山河散琼蕊,庭树下丹滋。” 唐 杜甫 《夔州歌》之五:“背飞鹤子遗琼蕊,相趁鳧雏入蒋牙。” 仇兆鳌 注:“言花之白也。” 元 周巽 《水驿梅》诗:“官亭芳树倚寒江,琼蕊疎疎映琐窗。”
分類:白色玉花
《漢語大詞典》:霜髯
白色胡须。 宋 苏轼 《赠岭上老人》诗:“鹤骨霜髯心已灰,青松合抱手亲栽。” 元 刘因 《次人韵》:“世上闲愁浑几许,而今青镜满霜髯。” 明 刘基 《寒夜》诗:“风物自应随律转,霜髯争得见春消?”
分類:白色胡须
《漢語大詞典》:白雉
(1).白色羽毛的野鸡。古时以为瑞鸟。尚书大传卷四:“ 周公 居摄六年,制礼作乐,天下和平。 越裳 以三象重译而献白雉。”《楚辞·天问》:“厥利维何,逢彼白雉。” 汉 班固 《白虎通·封禅》:“白雉降,白鹿见,白乌下。” 晋 左思 《蜀都赋》:“白雉朝雊,猩猩夜啼。” 明 谢榛 四溟诗话卷一:“《越裳操》止三句,不言白雉而意自见,所谓大乐必易是也。”
(2).白鹇的别名。见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禽二·白鹇
《漢語大詞典》:雪光
(1).雪被其他光亮照射后反射出来的亮光。 北周 庾信 《对独赋》:“本知雪光能映纸,復讶灯花今得钱。” 宋 杨万里 《晓泊兰溪》诗:“日光雪光两相射,病眼看来忘南北。” 老舍 《四世同堂》五一:“天,地,连空中,都发白,好似雪光,而哪里也没有雪。”
(2).光亮照射在白色器物上反射出来的亮光。 唐 刘禹锡 《百花行》:“红焰出墙头,雪光映楼角。” 唐 姚合 《剑器词》之二:“雪光偏著甲,风力不禁旗。” 元 倪瓒 《送马生》诗:“时见白鸥飞,雪光翻綺席。”
《國語辭典》:银管(銀管)  拼音:yín guǎn
1.以银为管的毛笔。后泛指笔。元。袁桷 薛涛笺诗二首之一:「蜀王宫树雪初消,银管填青点点描。」
2.箫管类的乐器。
《國語辭典》:银字(銀字)  拼音:yín zì
1.乐器以银作字示其音节。宋。张炎 洞仙歌。野鹃啼月词:「可惜欢娱地,雨冷云昏,不见当时谱银字。」
2.管笛类的乐器。唐。白居易 南园试小乐诗:「高调管色吹银字,慢拽歌词唱渭城。」唐。杜牧 寄珉笛与宇文舍人诗:「调高银字声还侧,物比柯亭韵校奇。」
3.用银粉写字。《宋书。卷一五。礼志二》:「皇太子夜开诸门,墨令,银字棨传令信。」唐。熊孺登 雪中答僧书诗:「八行银字非常草,六出天花尽是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