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4840,分323页显示  上一页  44  45  46  47  48  50  51  52  53 下一页
分类词汇(续上)
圣功
纶言
鳌头
代言
真主
留后
世宗
发祥
露冕
诏命
天潢
封人
龙气
烈祖
灵宫
《國語辭典》:圣功(聖功)  拼音:shèng gōng
圣王哲人的功业。《易经。蒙卦。彖曰》:「蒙以养正,圣功也。」唐。韩愈平淮西碑。序〉:「既还奏,群臣请纪圣功,被之金石。」
《漢語大詞典》:纶言(綸言)
礼记·缁衣:“王言如丝,其出如纶;王言如纶,其出如綍。” 郑玄 注:“言言出弥大也。”后因以“纶言”为帝王诏令的代称。晋书·儒林传序:“虽尊儒劝学亟降於纶言,东序西胶未闻於弦诵。” 唐 柳宗元 《代韦中丞贺元和大赦表》:“纶言一降,庶政毕行。” 宋 秦观 《正仲左丞生日》诗:“史笔开凡例,纶言正纬经。” 清 李渔 《风筝误·习战》:“那时节封你做食禄千钟、封侯万户的功人功象,须记喒纶言非誑。”
分類:帝王诏令
《國語辭典》:鳌头(鼇頭)  拼音:áo tóu
科举时代,进士中状元后,立于陛阶中的浮雕巨鳌头上迎榜,故称状元为「鳌头」。
《國語辭典》:代言  拼音:dài yán
1.代天子草拟诏命。《宋史。卷三七八。列传。綦崇礼》:「再入翰林凡五年,所撰诏命数百篇,文简意明,不私美,不寄怨,深得代言之体。」
2.代替别人表达言论。《东周列国志》第二二回:「子鱼能为我代言,乞念先君一脉,愿留性命,长为匹夫,死且不朽!」
3.为活动、商品等作宣传。如:「为了拉抬买气,业者不惜砸重金请名人代言。」
《國語辭典》:代言人  拼音:dài yán rén
代表某方面发表言论的人。如:「他是总统的代言人,所以每次谈话都很谨慎。」
《國語辭典》:真主  拼音:zhēn zhǔ
1.真命天子或贤明的君主。《后汉书。卷一三。公孙述传》:「吾欲保郡自守,以待真主。诸卿欲并力者即留,不欲者便去。」宋。陆游 自遣诗:「中天日月逢真主,数亩桑麻伴老农。」
2.回教称所信奉的唯一真神为「真主」。
《漢語大詞典》:留后(留後)
(1).官职名。犹留守、留台。帝王离京留在京师总摄政事之官。北齐书·鲜宇世荣传:“﹝ 武平 ﹞七年, 后主 幸 晋阳 ,令 世荣 以本官判尚书右僕射事,贰右 北平王 北宫留后。”北史·齐北平王贞传:“位 司州 牧、京畿大都督、兼尚书令、録尚书事。帝行幸,总留臺事。积年,后主以 贞 长大,渐忌之……令 冯士干 劾,繫 贞 於狱,夺其留后权。”参见“ 留守 ”、“ 留臺 ”。
(2).官职名。 唐 中叶后,藩镇坐大,节度使遇有事故,往往以其子侄或亲信将吏代行职务,称节度留后或观察留后。亦有叛将推翻统师,自称留后,而后由朝廷补行正式任命者。新唐书·兵志:“兵骄则逐帅,帅彊则叛上。或父死子握其兵而不肯代,或取捨由于士卒,往往自择将吏,号为‘留后’,以邀命於朝。”旧唐书·裴度传:“节度副使 王智兴 自 河北 行营率师还,逐节度使 崔羣 ,自称留后。”
(3). 北宋 以后,名渐废。惟诗文中仍以指称拥兵抗上的权臣。 柳亚子 《诸将》诗之三:“却怜代将纷紜日,留后居然节度风。”
《漢語大詞典》:世宗
帝王的庙号之一。言其文治武功为一世之宗。汉书·宣帝纪:“六月庚午,尊 孝武 庙为 世宗 庙,奏《盛德》《文始》《五行》之舞,天子世世世献。”文选·孔融〈荐祢衡表〉:“昔 世宗 继统,将弘祖业。” 李善 注:“ 世宗 , 孝武 庙号也。”后 金 之 完颜雍 , 明 之 嘉靖帝 、 清 之 雍正帝 等亦称 世宗 。
《國語辭典》:发祥(發祥)  拼音:fā xiáng
显现祯祥。唐。柳宗元礼部贺嘉禾及芝草表〉:「天惟发祥,地不爱宝。」
《漢語大詞典》:露冕
(1).隐者所戴的一种便帽。晋书·温峤郗鉴传论:“ 方回 踵武,奕世登台。露冕为饰,援高人以同志,抑惟大隐者歟!” 唐 包佶 《宿庐山赠白鹤观刘尊师》诗:“渐恨流年筋力少,惟思露冕事星冠。”
(2). 晋 陈寿 《益都耆旧传》:“ 郭贺 拜 荆州 刺史。 明帝 ( 汉明帝 )巡狩到 南阳 ,特见嗟嘆,赐以三公之服,黼黻旒冕,敕去幨露冕,使百姓见此衣服,以彰其德。”后遂成为官员治政有方、皇帝恩宠有加的典故。 唐 韩翃 《赠兖州孟都督》诗:“露冕寧夸 汉 车服,下帷常讨 鲁 春秋。” 清 唐孙华 《送王冰庵出守绍兴》诗之二:“仕路从来尊露冕,人情近日薄金鑾。”参阅后汉书·郭贺传
《漢語大詞典》:诏命(詔命)
皇帝的命令。后汉书·张酺传:“司徒 吕盖 奏 酺 位居三司,知公门有仪,不屏气鞠躬以须詔命,反作色大言,怨让使臣,不可以示四远。” 晋 葛洪 抱朴子·自叙:“小子岂敢苟洁区区之懦志,而距弘通之大制,故遂息意而恭承詔命焉。” 清 赵翼 《廿二史札记》卷四:“两 汉 詔命,皆由尚书出。”
《國語辭典》:天潢  拼音:tiān huáng
1.皇族,帝王的宗室。《北史。卷一五。魏诸宗室传。论曰》:「上谷公等分枝若木,疏派天潢。」北周。庾信故周大将军义兴公萧公墓志铭〉:「派别天潢,支分若木。」也称为「潢星」。
2.天河、天津。唐。卢照邻 七夕泛舟诗二首之二:「天潢殊漫漫,日暮独悠哉。」
《國語辭典》:封人  拼音:fēng rén
职官名。周代设置,掌守帝王社坛与京畿疆界。《左传。隐公元年》:「颖考叔为颍谷封人,闻之有献于公。」《论语。八佾》:「绎如也以成,仪封人请见。」
《漢語大詞典》:龙气(龍氣)
(1).龙脑香的香气。 唐 温庭筠 《阳春曲》:“云母空窗晓烟薄,香昏龙气 凝暉阁 。” 顾嗣立 补注:“ 徐 注:《梁四公记》:西海出龙脑香。”
(2).《易·乾》:“云从龙。”后因称云雾为“龙气”。 元 张翥 《分题送京兆赵耕师尹之临安路帅府照磨得通海湖》诗:“雨归龙气溼,晴浴鹤媒骄。” 元 顾瑛 《芝云堂以风林纤月落分韵得纤字》:“龙气当天河皷溼,翠痕浮树月钩纤。”
(3).指帝王之气。旧唐书·玄宗纪上:“上所居宅外有水池,浸溢顷餘,望气者以为龙气。” 明 徐渭 《亚夫墓》诗:“王者从来云不死,共疑隆準及重瞳。已占龙气成天子,却幸 鸿门 败乃公。”参见“ 龙虎气 ”。
《漢語大詞典》:龙虎气(龍虎氣)
(1).王气;天子气。语本《史记·项羽本纪》。 宋 陈与义 《和尹潜感怀》:“共説 金陵 龙虎气,放臣迷路感烟津。”参见“ 龙虎 ”。
(2).兵气;兵戎之气。 唐 杜甫 《喜闻盗贼总退口号》之一:“北极转愁龙虎气,西戎休纵犬羊羣。”按,此指龙虎军之气。 元 王逢 《无题》诗之三:“ 滦水 天迴龙虎气, 榆林 风逐马驼声。”
(3).丹气。炼丹时产生的气。 元 叶广居 《题西泠隐居》诗:“丹井夜交龙虎气,碧霄春躡凤凰翎。”
《國語辭典》:烈祖  拼音:liè zǔ
1.对有功业祖先的敬称。《书经。伊训》:「伊尹乃明言烈祖之圣德。」金文也作「剌祖」。
2.《诗经。商颂》的篇名。共一章。根据〈诗序〉:「烈祖,祀中宗也。」朱传:「此亦祀成汤之乐。」本章二句为:「嗟嗟烈祖!有秩斯祜。」
《漢語大詞典》:灵宫(靈宫)
(1).用以供奉神灵的宫阙楼观。《文选·班固〈西都赋〉》:“其阴则冠以 九嵕 ,陪以 甘泉 ,乃有灵宫,起乎其中。” 李善 注:“汉书 公孙卿 曰:仙人好楼居,於是上令 甘泉 作 延寿舘 。” 张铣 注:“ 甘泉 ,山名, 汉 置宫於上以祈祀,故言灵宫。” 宋 梅尧臣 《祫礼颂圣德诗》:“帝入灵宫,左撞黄钟,陞阶置玉,日气曈鸿。”
(2).天帝或仙人住所。汉武帝内传:“夫真形寳文,灵宫所贵。”文选·何晏〈景福殿赋〉:“虽 崐崘 之灵宫,将何以乎侈旃。” 吕向 注:“天帝神居,故云灵宫。”云笈七籤卷八十:“灵宫飞天女,六真宴 常阳 。”
(3).指寺庙。 唐 韩愈 《谒衡岳庙遂宿岳寺题门楼》诗:“森然魄动下马拜,松柏一逕趋灵宫。” 孙汝听 注:“灵宫,岳庙。” 宋 朱熹 《马上举韩退之话口占》:“此心元自通天地,可笑灵宫枉炷香。” 郭沫若 《洪波曲》第十六章二:“山上都显得非常索寞,既没有什么‘松柏一径’的大树,也没有什么‘粉墙丹柱’的灵宫。”
(4).对宫殿的美称。 唐 王勃 《九成宫颂》序:“仙都密邇,犹连上苑之扃;灵宫岿然,直透崇冈之曲。”
(5).对住宅的美称。 郑泽 《夏夜作》诗:“烦暑不我蒸,灵宫自澄澈。”
(6).指供奉帝王遗像的宫室。 宋 王圭 《奉安真宗皇帝御容于寿星观永崇殿导引歌词》:“灵宫旧是栖真处,还望玉舆归。”
(7).引申指圹宫,墓穴。 清 顾炎武 《恭谒天寿山十三陵》诗:“天祸降宗国,灭我圣哲王。渴葬池水南,灵宫迫妃殤。” 王蘧常 汇注引《逸史·赵一桂传》:“职於三月二十五日奉 顺天府 伪官 李 檄 昌平州 官吏,即动帑银僱夫穿 田妃 壙,葬先帝及 周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