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国语辞典》:六祖坛经(六祖坛经)  拼音:liù zǔ tán jīng
佛教典籍。为记载中国佛教禅宗六祖慧能的事迹和语录。一卷,五十七节,不分品目。但由于现存的版本和写本间差异颇多,故其原貌如何已不可知。一般以敦煌写本题名《南宗顿教最上大乘摩诃般若波罗蜜经六祖慧能大师于韶州大梵寺施法坛经》为最古本。此外尚有日本兴圣寺本、曹溪原本和元僧宗宝改编本。诸本中以宗宝的改编本流行最广。
《国语辞典》:教外别传(教外别传)  拼音:jiào wài bié chuán
佛教里的禅宗。禅宗的传承据说是释迦牟尼佛在一次法会上,拈花微笑,坐中无人能解,只有摩诃迦叶能契悟佛意,因而得到佛陀的付法,启开禅宗以心传心的法门。因为此法门不经由经典教授,所以称为「教外别传」。宋。郑昂〈景德传灯录跋〉:「如此世愚人谓:『教外别传,不立文字』,便疑《楞伽经》宋已有之,非达磨携至,岂不悖哉?」
《国语辞典》:见性成佛(见性成佛)  拼音:jiàn xìng chéng fó
禅宗谓体悟一切现象的空性,就是解脱、没有烦恼。《五灯会元。卷二。天台云居智禅师》:「僧继宗问:『见性成佛,其义云何?』师曰:『清净之性,本来湛然。无有动摇,不属有无、净秽、长短、取舍、体自翛然。如是明见,乃名见性。性即佛,佛即性。故曰见性成佛。』」
《国语辞典》:五位君臣  拼音:wǔ wèi jūn chén
中国禅宗曹洞宗的教法。由洞山良价和弟子曹山本寂所共创,用以诱导弟子。五位君臣,是空理和现象关系的说明。五位,指正位、偏位、偏中正、正中来、兼带。将五位配以君臣则君为正位,臣为偏位,臣向君是偏中正,君视臣是正中偏,君臣道合是兼带。《人天眼目》卷三:「僧问曹山五位君臣旨诀,山云:『正位即属空界,本来无物;偏位即色界,有万形像;偏中正者,舍事入理,正中来者,背理就事,兼带者,冥应众缘,不随众有,非染非净,非正非偏。』」
《国语辞典》:迎头棒喝(迎头棒喝)  拼音:yíng tóu bàng hè
佛教禅宗接引弟子时,常用棒一击或大声一喝,促其领悟。后用以比喻促人醒悟的警告。如:「老师的话不啻迎头棒喝,使他幡然悔悟。」也作「当头棒喝」、「当头一棒」。
《国语辞典》:打禅七(打禅七)  拼音:dǎ chán qī
佛教仪式。为禅宗道场每年所进行为期七天的参禅修行活动。参加者透过七天密集的修行,期望能在这段时间内證悟解脱。「打禅七」以七日为一期,共进行四十九天,目的在由七日的修行中于定、慧二门等使专注于一境,决断疑念的精神作用中,求得开悟、应悟,一心不乱,则可往生净土。在中国传统,这项修行活动通常是从阴历十月十五日起至腊月八日止,共四十九天,在台湾则多以七天为期,时间也较自由。
《国语辞典》:百丈清规(百丈清规)  拼音:bǎi zhàng qīng guī
书名。唐怀海禅师所著。唐代禅宗盛行,禅僧住律寺诸多不便,怀海乃别立禅居之制,成为丛林日常行事章则,世称为「百丈清规」。百丈清规自北宋以来,历有增订。现代的通行本为元顺帝时德辉、大䜣奉敕重修,颁行全国,虽沿用旧名,但与古规已面目全非。
《国语辞典》:禅宗七祖(禅宗七祖)  拼音:chán zōng qī zǔ
中国禅宗的前七代祖师:达摩、慧可、僧璨、道信、弘忍、慧能、神会七人。或将慧能、神会易作神秀、普寂。
《国语辞典》:禅门五宗(禅门五宗)  拼音:chán mén wǔ zōng
中国禅宗在慧能之后,形成的五支派。即临济、沩仰、云门、法眼、曹洞五宗派。
《国语辞典》:牛头禅(牛头禅)  拼音:niú tóu chán
中国佛教禅宗的一派。唐金陵(今南京)牛头山法融禅师得四祖道信禅法,吸引很多人从他习禅,主张心境本寂,诸法如梦。法融之下有智岩、慧方、法持、智威、慧宗合称牛头六祖,皆一时宗匠。至唐末,此派禅法渐趋式微。也称为「牛头宗」。
《国语辞典》:看话禅(看话禅)  拼音:kàn huà chán
一种禅宗修行方法。禅师以公案中某些非逻辑、不可解之语,令弟子参究,以杜塞思量分别,迫使智慧自发,得见自己的心性。也称为「看话头」、「参话头」。
《國語辭典》:黄檗宗(黃蘗宗)  拼音:huáng bò zōng
佛教禅宗派别之一。创始于唐代福建黄檗山的正干禅师,断际禅师希运继之大振宗法。盛于宋,衰于元,至明代因隐元而复兴。清顺治十一年(西元1654)隐元应日本的邀请东渡,遂为日本黄檗宗之祖。
《漢語大詞典》:黄龙宗(黄龍宗)
佛教禅宗临济宗的一派。 宋 代禅师 慧南 所创。因他住 隆兴府 (治今 江西 南昌 ) 黄龙山 ,故名。其禅风以严厉痛快著称。 宋 淳熙 十四年(1187年), 日本 僧 荣西 到 中国 天台山 万年寺 从黄龙宗第八世 虚庵 怀敞 受法,由此黄龙宗传入 日本 。
《國語辭典》:即心即佛  拼音:jí xīn jí fó
中国佛教禅宗的教义之一。禅宗认为心是成佛的主体,所以具有清净的心就是佛。
《國語辭典》:呵佛骂祖(呵佛罵祖)  拼音:hē fó mà zǔ
1.禅宗为启悟弟子破除执著,常有呵骂佛陀、祖师以及劈佛像的作法。故呵佛骂祖是指教导弟子悟道。《景德传灯录。卷一五。朗州德山宣鉴禅师》:「是子将来有把茅盖头,呵佛骂祖去在。」也作「诃佛骂祖」。
2.表示无所顾忌。明。梅鼎祚《五合记》第六出:「使不得呵佛骂祖。」也作「诃佛骂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