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诃佛骂祖(訶佛罵祖)  拼音:hē fó mà zǔ
1.教导弟子悟道。参见「呵佛骂祖」条。
2.表示无所顾忌。也作「呵佛骂祖」。
《國語辭典》:不立文字  拼音:bù lì wén zì
中国禅宗认为禅法不是经由语言概念来传授的,不以著述立说为事。所以一般把不立文字看作该宗的特色之一。
《國語辭典》:当头棒喝(當頭棒喝)  拼音:dāng tóu bàng hè
佛教禅宗接引弟子时,常用棒一击或大声一喝,促其领悟。后用以比喻使人立即醒悟的警示。《歧路灯》第一四回:「那日程希明当头棒喝,未免触动了天良。」也作「当头一棒」、「迎头棒喝」。
《國語辭典》:东山法门(東山法門)  拼音:dōng shān fǎ mén
相传四祖道信、五祖弘忍,住在湖北黄梅县东的冯墓山接引学人,所以称他们所传的禅法为「东山法门」。《高僧传。卷八。慧能传》:「于其下说无上乘,度无量众。至是,能爰宅于兹,果于树阴开东山法门。」
《漢語大詞典》:东土六祖(東土六祖)
佛教禅宗在 中国 衣钵相传的六位祖师。依次是: 达摩 、 慧可 、 僧璨 、 道信 、 弘忍 、 慧能 。参阅 范文澜 蔡美彪 等《中国通史》第三编第七章第二节。
《國語辭典》:寸丝不挂(寸絲不挂)  拼音:cùn sī bù guà
1.赤身裸体。也作「寸丝不挂」、「一丝不挂」。
2.比喻无所牵累挂碍。《景德传灯录。卷八。池州南泉普愿禅师》:「师便问:『大夫十二时中作么生?』陆生云:『寸丝不挂』。」也作「寸丝不挂」、「一丝不挂」。
《國語辭典》:青天霹雳(青天霹靂)  拼音:qīng tiān pī lì
晴朗的蓝色天空中突然打起响雷。比喻突然发生无从预防的事件。《文明小史》第六十回:「此番上头发下这个摺子来,叫他们奏议,正如青天霹雳,平地风波。」也作「晴天霹雳」。
《國語辭典》:晴天霹雳(晴天霹靂)  拼音:qíng tiān pī lì
阳光普照的晴朗天气里突然打起响雷。比喻突发的惊人事件。《孽海花》第十七回:「猝闻这信,真是晴天霹雳,人人裂目,个个椎心。」也作「青天霹雳」。
《國語辭典》:南能北秀  拼音:nán néng běi xiù
南宗慧能,北宗神秀,乃唐代佛教禅宗的两大禅师,二人同事禅宗五祖弘忍。弘忍圆寂后,慧能传法于岭南,故称为「南能」。神秀受武则天徵召入京,于北方弘法,故称为「北秀」,二人合称为「南能北秀」。
《漢語大詞典》:南顿北渐(南頓北漸)
佛教禅宗的两个宗派。一派主张顿悟,是为南宗;一派主张渐修,是为北宗。景德传灯录·弘忍禅师:“大师在 蘄州 东山 开法时有二弟子,一名 慧能 ,受衣法居 岭南 为六祖;一名 神秀 ,在北扬化……其所得法虽一,而开导发悟有顿渐之异,故曰南顿北渐,非禪宗本有南北之号也。”参见“ 南北宗 ”、“ 南能北秀 ”。
《漢語大詞典》:拈花一笑
五灯会元·七佛·释迦牟尼佛:“世尊在 灵山 会上,拈花示众,是时众皆默然,唯 迦叶尊者 破颜微笑。世尊云:‘吾有正法眼藏,涅槃妙心,实相无相,微妙法门,不立文字,教外别传,付嘱 摩訶迦叶 。’” 明 通容 祖庭钳锤录《宗门杂录》:“ 王荆公 语 佛慧泉禪师 云:‘余顷在翰苑偶见大梵天王问佛决疑经三卷,谓 梵王 至 灵山 以金色波罗夷花献佛,捨身为床座,请佛説法。世尊登座拈花示众,人天百万悉皆罔措。独有 金色头陀 破颜微笑。世尊云:吾有正法眼藏,涅槃妙心,实相无相,分付 摩訶迦叶 。’”此为佛教禅宗以心传心的第一公案。后以喻心心相印,会心。 清 李渔 《奈何天·巧怖》:“伊为新至我,我是旧来伊,拈花一笑,心是口,不劳詮諦。羡只羡你这乖菩萨,巧 阿弥 ,降魔秘诀授凭谁?”亦省作“ 拈花 ”。 清 钱谦益 《寄严道彻太守》诗:“蒲团已悟拈花案,尺素争传倒薤书。” 清 和邦额 《夜谭随录·闵预》:“学簪花而捨拈花,何为不可;倩贝叶以充红叶,何便如之。”
《國語辭典》:枯木生花  拼音:kū mù shēng huā
1.比喻绝境中重获生机。明。沈受先《三元记》第一七出:「我一命如同草头露滴,今日得了这银子呵,一似枯木生花,阳春布泽。」
2.比喻艰难、不易实现的事。《五灯会元。卷一三。疏山匡仁禅师》:「欲知此事,直须如枯木生花,方与他合。」
《國語辭典》:见兔放鹰(見兔放鷹)  拼音:jiàn tù fàng yīng
比喻看准时机,及时采取行动,以获取利益。《石点头。卷一二。侯官县烈女歼仇》:「当今世情,何人不趋炎附势,见兔放鹰,谁肯结交穷秀才。」
《漢語大詞典》:截铁斩钉(截鐵斬釘)
同“ 斩钉截铁 ”。 比喻坚定不移,或果断干脆。佛教禅宗比喻截断妄想。《古尊宿语录》卷二二:“有时拏云擭浪,游戏自如:有时截铁斩钉,纪干不可。”
《漢語大詞典》:金屎法
佛教语。禅宗指参禅。古尊宿语录·普说:“参禪唤作金屎法。未会一似金,会了一似屎,山僧甚不肯此语。如今思量,了语虽麤,其间旨趣不浅。”
《國語辭典》:冷暖自知  拼音:lěng nuǎn zì zhī
本指水的冷暖,饮用者自己才知道。语本《大毗卢遮那成佛经疏》卷一二:「如饮水者,冷热自知,尚不可为不饮人说,况如来境耶?」佛教禅宗比喻證悟的境界,不可言传。《景德传灯录。卷四。袁州蒙山道明禅师》:「今蒙指授入处,如人饮水,冷暖自知。」后引喻对道理体会的深浅,全在自己本身的体验。宋。苏轼〈韩退之孟郊墓铭云以昌其诗举此问王定国当昌其身耶抑昌其诗也来诗下语未契作此答之〉诗:「吾言岂须多,冷暖子自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