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843,分57页显示  上一页  1  2  3  4  6  7  8  9 下一页
词典(续上)
禅灯
禅天
夜禅
禅学
禅衣
禅书
禅律
禅意
禅侣
祖师禅
禅让
幽禅
禅子
禅龛
禅刹
《漢語大詞典》:禅灯(禪燈)
寺庙灯火。 唐 贾岛 《送慈恩寺霄韵法师》诗:“清磬先寒角,禪灯彻晓烽。”
分類:寺庙灯火
《漢語大詞典》:禅天(禪天)
佛教语。指修习禅定所能达到的色界四重天(初重天至第四重天)。 宋 王安石 《示宝觉》诗之一:“翛然迥出山林外,别有禪天好浄居。”
《漢語大詞典》:夜禅(夜禪)
夜间打坐参禅。 唐 冯贽 云仙杂记卷六:“ 丁繫 自尚书郎参 灵度禪师 ,弃官修道,日食脱粟二升,诸僧鉢水一盂,夏月夜禪,虽飞蚊咂食,终不摇动,坐夏既满,面为破烂。” 唐 王维 《蓝田山石门精舍》诗:“朝梵林未曙,夜禪山更寂。” 宋 苏轼 《端午遍游诸寺得禅字》诗:“道人亦未寝,孤灯同夜禪。”
《國語辭典》:禅学(禪學)  拼音:chán xué
佛教禅宗的教理。如:「他近年来精修禅学,颇有心得。」
《漢語大詞典》:禅衣(禪衣)
僧衣。 唐 元稹 《智度师》诗:“四十年前马上飞,功名藏尽拥禪衣。” 宋 梅尧臣 《客郑遇昙颖自洛中东归》诗:“禪衣本坏色,不化 洛阳 尘。” 明 都穆 都公谭纂卷下:“僧知不免,佯谓众曰:‘吾死固不可逃,但禪衣新受人赐,不欲灭其德,脱下就死如何?’”
单层的衣服。汉书·盖宽饶传:“ 宽饶 初拜为司马,未出殿门,断其襌衣,令短离地。” 王先谦 补注引 沈钦韩 曰:“《方言》:襌衣, 江 、 淮 、 南楚 之閒谓之褋。古谓之深衣。”
分類:僧衣衣服
《漢語大詞典》:禅书(禪書)
禅让皇位的诏书。 唐 刘知几 史通·载文:“若乃上出禪书,下陈让表,其间劝进殷勤,敦諭重沓,跡实同於 莽 卓 ,言乃类於 虞 夏 。”
《漢語大詞典》:禅律(禪律)
(1).佛教语。禅宗和律宗的并称。 宋 苏辙 《龙井辩才法师塔碑》:“﹝ 辩才 ﹞以佛法化人,心具定慧,学具禪律。” 金 董解元 《西厢记诸宫调》卷三:“二九涉猎诸子,至於禪律之説,无不著於心矣。”
(2).佛教语。指禅定和戒律。 宋 苏轼 《篆〈般若心经〉赞》:“举足动念皆尘垢,而以俄顷作禪律。” 宋 陈师道 《和苏公洞庭春色》:“我方缚禪律,一举烦屡嗅。”
《漢語大詞典》:禅意(禪意)
犹禅心。 唐 刘长卿 《寻南溪常山道人隐居》诗:“溪花与禪意,相对亦忘言。” 明 何景明 《吹笙》诗:“幽心与禪意,凄切转关情。”
分類:禅心
《漢語大詞典》:禅侣(禪侣)
僧侣。 唐 杨巨源 《题贾巡官林亭》诗:“ 许询 本爱交禪侣, 陈寔 由来是好儿。” 元 辛文房 唐才子传·李端:“意况清虚,酷慕禪侣。” 清 钮琇 觚賸续编·树怪:“﹝ 石涛 和尚﹞与一二禪侣围火庵内。”
分類:僧侣
《漢語大詞典》:祖师禅(祖師禪)
佛教语。禅宗称祖祖相传、不立文字的禅法为“祖师禪”,是以心印心的教外别传。 元 耶律楚材 《丙申元日为景贤寿》诗:“刦外壶天寿无量,请公勤叩祖师禪。” 清 黄宗羲 《与友人论学书》:“如来禪自真空而妙有,祖师禪自妙有而真空,其归则一也。” 清 王士禛 香祖笔记卷九:“余谓 唐 宋 大家七言歌行,譬之宗门, 李 杜 如来禪, 苏 黄 祖师禪也。” 苏渊雷 《读史举要》第九章二:“一时风气的形成,决非朝夕之故,这些都和佛教义学家的重论析,祖师禅的逞词锋、参同异的作风有关。”
《國語辭典》:禅让(禪讓)  拼音:shàn ràng
帝王让位给贤人。《书经。尧典》唐。孔颖达。正义:「尧舜禅让圣贤,禹汤传授子孙。」《三国演义》第八○回:「帝从之,乃遣太常院官,卜地于繁阳,筑起三层高台,择于十月庚午日寅时禅让。」也作「擅授」、「擅让」。
《骈字类编》:幽禅(幽禅)
唐 韩愈 送灵师 齐民逃赋役,高士著幽禅。
《漢語大詞典》:禅子(禪子)
信佛者;僧侣。 唐 皎然 《闻钟》诗:“永夜一禪子,泠然心境中。” 唐 姚合 《寄题尉迟少卿郊居》诗:“隅坐唯禪子,随行只药童。” 清 赵翼 《苦热》诗:“聊同禪子日掩关,迄同病夫昼脇席。”
分類:僧侣
《漢語大詞典》:禅龛(禪龕)
佛堂。 唐 杨炯 《后周明威将军梁公神道碑》:“故得雕檀之妙,俯对禪龕,贝叶之文,式盈梵宇。” 唐 杜甫 《谒文公上方》诗:“长者自布金,禪龕祇晏如。” 宋 陆游 《好事近》词之十二:“谈笑做成丰岁,笑禪龕榔栗。”
分類:佛堂
《漢語大詞典》:禅刹(禪刹)
佛寺。 宋 张耒 《春日怀淮扬》诗:“灵通禪刹古丛林,永日惟闻鐘梵音。” 宋 洪迈 《夷坚支志丁·宝华钟》:“相去又半里 寳华山 ,有禪刹曰 慈严智显 。” 元 刘祁 归潜志卷十三:“竹中堂殿茅亭数处,乃 黄华 古禪刹也。”
分類:佛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