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法幢
(1).写有佛教经文的长筒形绸伞或刻有佛教经文、佛像等的石柱。 南朝 梁 王僧孺 《初夜文》:“法幢卷舒,拂高轩而徐薄;名香鬱馥,山重檐而轻转。” 明 唐顺之 《题金山寺付僧惠杰》诗之一:“隐隐帆檣外,分明见法幢。” 清 唐孙华 《东林寺》诗:“法幢始何年,本自 远公 作。”
(2).比喻佛法。《剪灯馀话·听经猿记》:“侧闻尊宿建大法幢,不惮远来,求依浄社。”
《國語辭典》:瑶函(瑤函)  拼音:yáo hán
1.尊称他人的信函。唐。司空图 月下留丹灶诗:「瑶函真迹在,妖魅敢扬威。」也作「瑶笺」。
2.珍贵的书籍。
《漢語大詞典》:灵篇(靈篇)
(1).指《河图》《洛书》之类的呈祥显瑞的书篇。《文选·班固〈东都赋〉》:“啟灵篇兮披瑞图,获白雉兮效素乌。” 吕延济 注:“灵篇,即瑞图也。”南齐书·祥瑞志:“灵篇祕图,固以藴金匱而充石室。” 唐 王勃 《乾元殿颂》:“具灵篇之絶貺,究仙牒之殊休。” 罗惇曧 《文学源流·三代以上文学》:“ 杨侃 称‘纬书之类,谓之秘经……《河》《洛》之书,谓之灵篇。’”
(2).指道教经文。 宋 杨亿 《寄灵仙观舒职方学士》诗:“緑髮郎潜不记年,却寻丹灶味灵篇。” 宋 苏轼 《黄庭经赞》:“太上虚皇出灵篇,黄庭真人舞胎仙。”云笈七籤卷四:“命东华青宫,寻俯仰之格,拣校古文,撰定灵篇,集为宝经。”
《國語辭典》:念经(念經)  拼音:niàn jīng
1.诵读宗教上的经文。宋。周紫芝《竹坡诗话》:「不须念经也做得一个和尚。」《水浒传》第四回:「员外放心,老僧自慢慢地教他念经诵咒,办道参襌。」
2.讥笑人唠叨不止。如:「你每件事都千叮咛万交代,难怪别人都说你最爱念经。」
《國語辭典》:念经(唸經)  拼音:niàn jīng
1.诵读佛经。如:「他常跟著奶奶念经拜佛。」
2.讥笑人唠叨不止。如:「每回一见面,她便直对我念经,真是受不了!」
《國語辭典》:帖括  拼音:tiè guā
唐代举子把经书里难记的句子编成歌诀,以便诵读,称为「帖括」。后来通指科举的文字。《儒林外史》第四六回:「论余大先生的举业,虽不是时下的恶习,他要举国初帖括的排场,却也不是中和之业。」
《漢語大詞典》:离经(離經)
犹言雕刻经文。 唐 李邕 《石赋》:“何止藏书入室,勒篆离经。”
分類:雕刻经文
《国语辞典》:经坛(经坛)  拼音:jīng tán
专供念诵经文的高台和席位。《儒林外史》第四一回:「请了大和尚在船上悬挂佛像,铺设经坛。」
《漢語大詞典》:润文(潤文)
(1).修饰文字。特指为翻译的经文润色。 宋 庞元英 文昌杂录卷二:“国朝故事,诞圣节前两月,译经院开堂,宰相领润文使、参知政事一员同润文。”
(2).见“ 润文使 ”。
《漢語大詞典》:润文使(潤文使)
即润文官。 宋 庞元英 文昌杂录卷二:“国朝故事,诞圣节前两月,译经院开堂,宰相领润文使、参知政事一员同润文。”亦省作“ 润文 ”。 宋 宋敏求 春明退朝录卷上:“ 天禧 中,宰相 丁晋公 始为使。 天圣 三年……又以参政、枢密为润文,其事寝重。”参见“ 润文官 ”。
《漢語大詞典》:钟呗(鐘唄)
撞钟和唱诵经文声。 宋 曾巩 《甘露寺多景楼》诗:“一川钟唄 淮 南月,万里帆檣海外风。”一本作“ 鐘唄 ”。
指作法事时的撞钟声和诵经声。 唐 陆龟蒙 《次追和清远道士诗韵》:“啸初风雨来,吟餘鐘唄乱。”一本作“ 钟唄 ”。
《漢語大詞典》:诵持(誦持)
谓诵念经文并持守之。《坛经·行由品》:“但留此偈,与人诵持。” 宋 沈括 梦溪笔谈·人事一:“闻佛书有水懺者,其説谓欲见父母者诵之,当获所愿。 寿昌 乃昼夜诵持,仍刺血书懺,摹板印施於人,唯愿见母。”
《國語辭典》:经咒(經咒)  拼音:jīng zhòu
佛教或道教信徒所念诵的经文和咒语。《西游记》第二六回:「菩萨将杨柳枝细细洒上,口中又念著经咒。」《红楼梦》第一七、一八回:「贾蔷那边也演出二十出杂戏来,小尼姑道姑也都学念会了几卷经咒。」
《國語辭典》:礼忏(禮懺)  拼音:lǐ chàn
佛教用语。指礼拜佛、法、僧三宝,忏悔所造的罪业。《梁书。卷五一。处士列传。庾诜》:「晚年以后,尤尊释教,宅内立道场,环绕礼忏,六时不缀。」《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七九回:「即令家人等买棺盛殓,送回原籍。家人等循俗例,为之延僧礼忏。」今通称为「拜忏」。
《國語辭典》:赞呗(讚唄)  拼音:zàn bài
歌咏赞颂佛教三宝的偈颂。《根本说一切有部毗奈耶杂事》卷三三:「又差二尼,能赞呗者,于日日中常持土屑及以净水。」《宋史。卷二八七。李昌龄传》:「每灾异,辄聚缁黄,赞呗于其间。」也作「呗唱」、「呗赞」。
《國語辭典》:呗赞(唄讚)  拼音:bài zàn
歌咏赞颂佛教三宝的偈颂。唐。段成式〈寺塔记〉:「移塔之时,僧守行建道场出舍利,俾士庶观之。呗赞未毕,满地现舍利。」也作「呗唱」、「赞呗」。
《漢語大詞典》:僧塔
供奉和安置舍利、经文和各种法物的佛塔。 宋 王禹偁 《送南阳李太傅》诗之一:“两朝黄阁预弥纶,又策春坊第一勋;僧塔旧题前进士,斋坛新拜上将军。”
《漢語大詞典》:灵篆(靈篆)
(1).即赤文。喻指绚烂的文章。晋书·文苑传序:“夫文以化成,惟圣之高义,行而不远,前史之格言,是以温 洛 禎图,緑字符其丕业;苑山灵篆,金简成其帝载。”
(2).指道教的符箓、经文。 唐 杜牧 《赠李处士长句四韵》:“玉函怪牒锁灵篆,紫洞香风吹碧桃。” 南唐 李建勋 《题魏坛》诗之一:“旧碑经乱沉荒涧,灵篆因耕出故基。” 明 高启 《端午席上咏美人钗符》:“灵篆贮纱囊,薰风緑鬢旁。” 金檀 辑注引抱朴子:“午日朱书赤灵符著心前,以辟兵疫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