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2843,分190页显示  上一页  2  3  4  5  6  8  9  10  11 下一页
典故(续上)
槐阴下
天下无双
磊块浇下
林下客
露下金茎
龙骧下三蜀
庑下舂
天下达尊三
君房天下妙
三宿桑下(又作:山下成三宿 ...)
胯下羞
岩下龟
泪下猿声巴峡
李蔡为人在下中
李下整冠
典故
九棘三槐
 
槐班
 
槐阴下
 
面槐


《周礼注疏》卷三十五〈秋官司寇·朝士〉~532~
朝士掌建邦外朝之法,左九棘,孤卿大夫位焉,群士在其后。右九棘,公侯伯子男位焉,群吏在其后。面三槐,三公位焉,州长众、众庶在其后。汉·郑玄注:「树棘以为位者,取其赤心而外刺,象以赤心三刺也。槐之言怀也,怀来人于此,欲与之谋。」
《后汉书》卷十六〈寇荣列传〉~630~
臣遇罚以来,三赦再赎,无验之罪,足以蠲除。而陛下疾臣愈深,有司咎臣甫力,止则见埽灭,行则为亡虏,苟生则为穷人,极死则为冤鬼,天广而无以自覆,地厚而无以自载,蹈陆土而有沈沦之忧,远岩墙而有镇压之患。精诚足以感于陛下,而哲王未肯悟。如臣犯元恶大憝,足以陈于原野,备刀锯,陛下当班布臣之所坐,以解众论之疑。臣思入国门,坐于胏石之上,使三槐九棘平臣之罪。而阊阖九重,陷阱步设,举趾触罘罝,动行絓罗网,无绿至万乘之前,永无见信之期矣。
典故 
江夏姿
 
江夏黄童
 
无双誉
 
无双黄郎
 
黄童誉
 
黄香才

相关人物
黄香(字文彊)


《东观汉记》卷十七〈黄香传〉~738~
黄香,字文强,江夏安陆人。年九岁,失母,思慕憔悴,殆不免丧,乡人称其至孝。年十二,博览传记。京师号曰「日下无双,江夏黄香」。黄香,字文强,年十二,家业虚贫,衣食不赡,舅龙乡侯为作衣被,不受。章帝诏黄香令诣东观,读所未尝见书,谓诸生曰:「此日下无双,江夏黄童也。」章帝赐黄香淮南、孟子各一通。
《后汉书》卷八十上《文苑传·黄香传》
「黄香字文彊,江夏安陆人也。年九岁,失母,思慕憔悴,殆不免丧,乡人称其至孝。年十二,太守刘护闻而召之,署门下孝子,甚见爱敬。香家贫,内无仆妾,躬执苦勤,尽心奉养。遂博学经典,究精道术,能文章,京师号曰『天下无双,江夏黄童』。」

简释

江夏黄童:指才华出众者。唐罗隐《送姚安之赴任秋浦》:“江夏黄童徒逞辩,广都庞令恐非才。”


例句

呜呼江夏姿,竟掩宣尼袂。 杜甫 八哀诗(并序)赠秘书监江夏李公邕

江夏黄童徒逞辩,广都庞令恐非才。 罗隐 送姚安之赴任秋浦

典故
一杯浇磊块
 
块磊浇胸
 
块磊胸
 
浇块磊
  
磊块浇下
 
磊块著酒浇
 
胸中块垒
 
胸中磊块
 
胸垒块
 
酒浇磊块

相关人物
王恭


《世说新语笺疏》下卷上〈任诞〉~763~
王孝伯问王大:「阮籍何如司马相如?」王大曰:「阮籍胸中垒块,故须酒浇之。」

简释

浇块磊:指借酒消愁。金元好问《送钦叔内翰并寄刘达卿郎中白文举编修五首》之三:“我有一樽酒,浇君块磊胸。”


例句

数杯浇肠虽暂醉,皎皎万虑醒还新。 韩愈 感春四首

典故
七人班
 
七子风
  
中散地
 
咸籍
 
山阳宴
  
山阳旧侣
 
晋时竹
 
晋贤醉
 
林下客
 
林中酒
 
林间饮酒
   
竹林人
 
竹林伴侣
 
竹林胜侣
 
竹林嵇阮
 
竹林晋阮
 
竹林会
 
竹林期
 
竹林欢
  
竹林浇
 
竹林狂
 
竹林社友
  
结社竹林诗老
 
阮嵇
 
阮嵇辈
 
相关人物
刘伶(字伯伦)
 
向秀
 
子咸
 
山涛
 
嵇康
 
王咸
 
王戎
 
阮咸(始平)
 
阮籍


《三国志》卷二十一〈魏书·王粲传·嵇康〉~605~
时又有谯郡嵇康,文辞壮丽,好言老、庄,而尚奇任侠。至景元中,坐事诛。南朝宋·裴松之注引《魏氏春秋》曰:「康寓居河内之山阳县,与之游者,未尝见其喜愠之色。与陈留阮籍、河内山涛、河南向秀、籍兄子咸、琅邪王戎、沛人刘伶相与友善,游于竹林,号为七贤。」
《世说新语笺疏》下卷上〈任诞〉~727~
陈留阮籍,谯国嵇康,河内山涛,三人年皆相比,康年少亚之。预此契者:沛国刘伶,陈留阮咸,河内向秀,琅邪王戎。七人常集于竹林之下,肆意酣畅,故世谓「竹林七贤。」注引《晋阳秋》曰:「于时风誉扇于海内,至于今咏之。」
《晋书》卷四十九〈嵇康列传〉~370~
所与神交者惟陈留阮籍、河内山涛,豫其流者河内向秀、沛国刘伶、籍兄子咸、琅邪王戎,遂为竹林之游,世所谓「竹林七贤」也。

简释

七贤:喻指文人放荡不羁,或指独立于世俗之外,或喻朋友的交情深厚。唐卢纶《秋夜同畅当宿潭上西亭》:“圆月出山头,七贤林下游。”


例句

东篱摘芳菊,想见竹林游。 储光羲 仲夏饯魏四河北觐叔

超超青云器,婉婉竹林会。 储光羲 奉和韦判官献侍郎叔除河东采访使

纵有邻人解吹笛,山阳旧侣更谁过。 刘禹锡 伤愚溪三首

林中阮生集,池上谢公题。 刘长卿 奉陪郑中丞自宣州解印与诸侄宴馀干后溪

时因杖藜次,相访竹林东。 刘长卿 赠西邻卢少府

雪里题诗偏见赏,林间饮酒独令随。 司空曙 下第日书情寄上叔父

世上诗难得,林中酒更高。 姚合 送刘詹事赴寿州

逸气假毫翰,清风在竹林。 孟浩然 洗然弟竹亭

遥想兰亭下,清风满竹林。 崔峒 送薛良史往越州谒从叔

朝携兰省步,夕退竹林期。 张说 酬崔光禄冬日述怀赠答(并序)

七贤宁占竹,三品且饶松。 李商隐 垂柳

下客依莲幕,明公念竹林。 李商隐 自桂林奉使江陵途中感怀寄献尚书

未展山阳会,空留池上杯。 李峤 酬杜五弟晴朝独坐见赠

人追竹林会,酒献菊花秋。 李峤 饯骆四二首

何时竹林下,更与步兵邻。 李白 对雪奉饯任城六父秩满归京

复如竹林下,叨陪芳宴初。 李白 江夏使君叔席上赠史郎中

恭陪竹林宴,留醉与陶公。 李白 流夜郎至江夏陪长史叔及薛明府宴兴德寺南阁

今日竹林宴,我家贤侍郎。 李白 陪侍郎叔游洞庭醉后三首

自闻茅屋趣,只想竹林眠。 杜甫 示侄佐(原注。佐草堂在东柯谷。佐出襄阳房。侍御史炜之子。官大理正。)

诏下搜岩野,高人入竹林。 林宽 送惠补阙

浔阳阮咸宅,九派竹林前。 杨巨源 春日送沈赞府归浔阳觐叔父

竹林谅贤人,满酌无所苦。 权德舆 八音诗

帘外寒江千里色,林中樽酒七人期。 权德舆 腊日龙沙会绝句

便道停桡处,应过旧竹林。 权德舆 送三十叔赴任晋陵(心字德舆旧居在丹阳。去晋陵百里)

来酌林中酒,去耕湖上田。 权德舆 送从弟谒员外叔父回归义兴

闻道今宵阮家会,竹林明月七人同。 武元衡 闻严秘书与正字及诸客夜会因寄

花时金谷饮,月夜竹林眠。 王维 哭祖六自虚(时年十八)

道贤齐二阮,俱向竹林归。 皎然 送德守二叔侄上人还国清寺觐师

明朝阮家集,知有竹林僧。 皎然 雪夜送海上人常州觐叔父上人殷仲文后

忆昔山阳会,长怀东上游。 卢僎 稍秋晓坐阁遇舟东下扬州即事寄上族父江阳令

便因当五夜,敢望竹林期。 卢纶 奉和户曹叔夏夜寓直寄呈同曹诸公并见寄

圆月出山头,七贤林下游。 卢纶 秋夜同畅当宿潭上西亭

书从外氏学,竹自晋时栽。 卢纶 送从侄滁州觐省

终悲去国远,泪尽竹林前。 卢纶 送从叔士准赴任润州司士

岂念在贫巷,竹林鸣鸟声。 卢纶 送从叔程归西川幕

谬入阮家逢庆乐,竹林因得奉壶觞。 卢纶 酬赵少尹戏示诸侄元阳等因以见赠

奉料竹林兴,宽怀此别晨。 綦毋潜 送郑务拜伯父

看却金庭芝术老,又驱车入七人班。 罗隐 寄右省王谏议

多留晋贤醉,早伴舜妃悲。 薛涛 酬人雨后玩竹

三月已乖棠树政,二年空负竹林期。 许浑 郡斋夜坐寄旧乡二侄

祗闻温树誉,堪鄙竹林贤。 贯休 和韦相公见示閒卧

借问山阳会,如今有几人。 郎士元 送张南史

谁为竹林贤,风流相比附。 灵一 林公

偶随香署客,来访竹林欢。 韦应物 陪王郎中寻孔徵君

林疑中散地,人似上皇时。 骆宾王 同辛簿简仰酬思玄上人林泉四首

时有桃源客,来访竹林人。 骆宾王 畴昔篇

典故  
仙盘
 
仙茎
  
承露金茎
 
武帝金盘
 
汉宫仙掌
 
汉宫盘
 
汉帝金茎
 
汉武盘
 
琼屑晨杯
 
盘概碧霄
 
盘露
 
芙蓉仙掌
  
金掌露
 
金盘露
 
金茎玉露
 
金茎盘
  
露下金茎
  
露漙金掌
  
饮花露
 
魏宫铜盘

相关人物
汉武帝


《汉书》卷二十五上《郊祀志上》
「其后又作柏梁、铜柱、承露仙人掌之属矣。」三国魏·苏林注:「仙人以手掌擎盘承甘露。」唐·颜师古注:「《三辅故事》云:建章宫承露盘高二十丈,大七围,以铜为之,上有仙人掌承露,和玉屑饮之。盖张衡西京赋所云『立修茎之仙掌,承云表之清露,屑琼蕊以朝餐,必性命之可度』也。」
《昭明文选》卷一〈赋甲·京都上·两都赋二首·西都赋〉
于是灵草冬荣,神木丛生。岩峻崷,金石峥嵘。抗仙掌以承露,擢双立之金茎。轶埃堨之混浊,鲜颢气之清英。

例句

晓含仙掌三清露,晚上宫墙百雉阴。 吴融 和陆拾遗题谏院松

树摇金掌露,庭徙玉楼阴。 张九龄 和许给事中直夜简诸公

全胜汉武锦楼上,晓望晴寒饮花露。 李贺 拂舞歌辞

卿月升金掌,王春度玉墀。 杜甫 暮春江陵送马大卿公恩命追赴阙下

沧池流稍洁,仙掌露方漙。 杨师道 初秋夜坐应诏

鼎湖仙已去,金掌露宁乾。 武元衡 顺宗至德大圣皇帝挽歌词三首

如霞散仙掌,似烧上峨嵋。 段成式 观山灯献徐尚书

晴空露盘迥,秋月琐窗凉。 独孤及 奉和中书常舍人晚秋集贤院即事寄徐薛二侍御

轮移仙掌外,影下玉绳西。 许棠 陪(一作同)友人夏夜对月

露盘侵汉耸,宫柳度鸦疏。 钱起 奉和中书常舍人晚秋集贤院即事寄徐薛二侍御

只应汉武金盘上,泻得珊珊白露珠。 韦庄 白樱桃

应是仙人金掌露,结成冰入茜罗囊。 韩偓 荔枝三首(丙寅年秋。到福州。自此后并福州作。)

晓艳远分金掌露,暮香深惹玉堂风。 韩琮 牡丹

典故
千寻横铁锁
 
千寻锁
 
千寻铁锁
 
晋龙骧
 
楼船铁锁
 
王浚楼船
 
益部龙骧
 
连江锁
 
铁索千寻
 
铁索千寻沉江底
 
铁锁
 
铁锁楼船
 
铁锁横江
 
铁锁沈天堑
 
铁锁沈江
 
难锁长江断
 
龙骧下三蜀

相关人物
王浚


《晋书》卷四十二〈王浚列传〉~209~
太康元年正月,浚发自成都,率巴东监军、广武将军唐彬攻吴丹杨,克之,擒其丹杨监盛纪。吴人于江险碛要害之处,并以铁锁横截之,又作铁锥长丈馀,暗置江中,以逆距船。先是,羊祜获吴间谍,具知情状。浚乃作大筏数十,亦方百馀步,缚草为人,被甲持杖,令善水者以筏先行,筏遇铁锥,锥辄著筏去。又作火炬,长十馀丈,大数十围,灌以麻油,在船前,遇锁,然炬烧之,须臾,融液断绝,于是船无所碍。二月庚申,克吴西陵,获其镇南将军留宪、征南将军成据、宜都太守虞忠。壬戌,克荆门、夷道二城,获监军陆晏。乙丑,克乐乡,获水军督陆景。平西将军施洪等来降。乙亥,诏进浚为平东将军、假节、都督益梁诸军事。

例句

千寻铁锁沈江底,一片降幡出石头。 刘禹锡 西塞山怀古

典故
事伯鸾
 
伯通隐
  
伯鸾去国
 
伯鸾寄食
 
伯鸾志
 
伯鸾携德耀
 
伯鸾舂
 
南适梁叟
  
孟光意
 
孟光案
 
孟光眉
 
孟光举案
 
孟光贤
 
庑下舂
 
操舂举案
 
杵臼得梁鸿
     
梁鸿隐
    
避地梁鸿
  
鸿舂
 
齐眉食

相关人物
孟光
 
梁鸿

参考典故
齐眉


《后汉书》卷八十三〈逸民列传·梁鸿〉~2765~
梁鸿字伯鸾,扶风平陵人也。……埶家慕其高节,多欲女之,鸿并绝不娶。同县孟氏有女,状肥丑而黑,力举石臼,择对不嫁,至年三十。父母问其故。女曰:「欲得贤如梁伯鸾者。」鸿闻而娉之。女求作布衣、麻屦,织作筐缉绩之具。及嫁,始以装饰入门。七日而鸿不荅。妻乃跪床下请曰:「窃闻夫子高义,简斥数妇,妾亦偃蹇数夫矣。今而见择,敢不请罪。」鸿曰:「吾欲裘褐之人,可与俱隐深山者尔。今乃衣绮缟,傅粉墨,岂鸿所愿哉?」妻曰:「以观夫子之志耳。妾自有隐居之服。」乃更为椎髻,著布衣,操作而前。鸿大喜曰:「此真梁鸿妻也。能奉我矣!」字之曰德曜,名孟光。……遂至吴,依大家皋伯通,居庑下,为人赁舂。每归,妻为具食,不敢于鸿前仰视,举案齐眉。
《东观汉记》卷十八〈梁鸿传〉
梁鸿乡里孟氏女,容貌丑而有节操,多求之,不肯。父母问其所欲,曰:「得贤女如梁鸿者。」鸿闻之,乃求之。梁鸿妻椎髻,著布衣,操作具而前。鸿大喜曰:「此真梁鸿妻也,能奉我矣。」字之曰德曜,名孟光。梁鸿适吴,依大家皋伯通庑下,为人赁舂。每归,妻为具食,不敢于鸿前仰视,举案齐眉。伯通异之,曰:「彼佣赁能使妻敬之如此,非凡人也。」

简释

鸿舂:指生活清贫。唐贾岛《送令狐绹相公》:“鸿舂乖汉爵,祯病卧漳滨。”


例句

伯鸾游太学,中夜一相望。 储光羲 洛中贻朝校书衡朝即日本人也

元淑命不达,伯鸾吟可叹。 储光羲 贻刘高士别

料得孟光今日语,不曾春尽不归来。 元稹 望驿台

张翰鲈鱼因醉忆,孟光书信近春稀。 刘兼 偶闻官吏举请辄有一篇寄从弟舍人

蜀笺都有三千幅,总写离情寄孟光。 刘兼 江楼望乡寄内

送君卮酒不成欢,幼女辞家事伯鸾。 刘长卿 送子婿崔真父归长城

君学梅福隐,余从伯鸾迈。 孟浩然 适越留别谯县张主簿申屠少府

试逐伯鸾去,还作灵均行。 孟郊 下第东南行

郢曲怜公子,吴州忆伯鸾。 张南史 送朱大游塞

伯鸾甘寄食,元淑苦无钱。 张籍 赠殷山人

颜氏岂嫌瓢里饮,孟光非取镜中妍。 徐夤 人事

绿鬓先生自出林,孟光同乐野云深。 徐夤 绿鬓

陶令辞彭泽,梁鸿入会稽。我寻高士传,居与古人齐。 李白 口号赠徵君鸿

梁鸿德耀会稽日,宁知此中乐事多。 李白 和卢侍御通塘曲

不堪风雨夜,转枕忆鸿妻。 权德舆 中书夜直寄赠

不厌梁鸿贫,常讥伯宗直。 权德舆 酬南园新亭宴会璩新第慰庆之作时任宾客

莺里花前选孟光,东山逋客酒初狂。 段成式 嘲元中丞

寂寞梁鸿病,谁人代夜舂。 温庭筠 雪二首之二

孟光傥未嫁,梁鸿正须妇。 王绩 山中叙志

今宵始觉房栊冷,坐索寒衣托孟光。 白居易 冬至夜

梁鸿不肯仕,孟光甘布裙。君虽不读书,此事耳亦闻。 白居易 赠内

唯我到来居上馆,不知何道胜梁鸿。 皮日休 皋桥

一旦悲欢见孟光,十年辛苦伴沧浪。 窦群 初入谏司喜家室至

伯鸾常去国,安道惜离群。 萧颖士 越江秋曙

鸿舂乖汉爵,桢病卧漳滨。 贾岛 送令狐绹相公

他日诏书下,梁鸿安可追。 钱起 送张五员外东归楚州

今来未必非梁孟,却是无人断伯通。 陆龟蒙 和袭美咏皋桥

梁鸿夫妇欲双飞,细雨轻寒拂雉衣。 陆龟蒙 闻袭美有亲迎之期因以寄贺

疏家父子错挂冠,梁鸿夫妻虚适越。 顾况 洛阳行送洛阳韦七明府

徒怀伯通隐,多谢买臣归。 骆宾王 夕次旧吴

登高北望嗤梁叟,凭轼西征想潘掾。 骆宾王 畴昔篇

典故
天下达尊三
 
爵齿俱尊


《孟子注疏》卷四上〈公孙丑章句下〉~72~
孟子将朝王,王使人来曰:「寡人如就见者也,有寒疾,不可以风。朝将视朝,不识可使寡人得见乎?」对曰:「不幸而有疾,不能造朝。」明日出吊于东郭氏。公孙丑曰:「昔者辞以病,今日吊,或者不可乎?」曰:「昔者疾,今日愈,如之何不吊?」王使人问疾,医来。孟仲子对曰:「昔者有王命,有采薪之忧,不能造朝。今病小愈,趋造于朝,我不识能至否乎?」使数人要于路,曰:「请必无归,而造于朝!」不得已而之景丑氏宿焉。景子曰:「内则父子,外则君臣,人之大伦也。父子主恩,君臣主敬。丑见王之敬子也,未见所以敬王也。」曰:「恶!是何言也!齐人无以仁义与王言者,岂以仁义为不美也?其心曰『是何足与言仁义也』云尔,则不敬莫大乎是。我非尧舜之道,不敢以陈于王前,故齐人莫如我敬王也。」景子曰:「否,非此之谓也。礼曰:『父召,无诺;君命召,不俟驾。』固将朝也,闻王命而遂不果,宜与夫礼若不相似然。」曰:「岂谓是与?曾子曰:『晋楚之富,不可及也。彼以其富,我以吾仁;彼以其爵,我以吾义,吾何慊乎哉?』夫岂不义而曾子言之?是或一道也。天下有达尊三:爵一,齿一,德一。朝廷莫如爵,乡党莫如齿,辅世长民莫如德。恶得有其一,以慢其二哉?故将大有为之君,必有所不召之臣。欲有谋焉,则就之。其尊德乐道,不如是不足与有为也。故汤之于伊尹,学焉而后臣之,故不劳而王;桓公之于管仲,学焉而后臣之,故不劳而霸。今天下地丑德齐,莫能相尚。无他,好臣其所教,而不好臣其所受教。汤之于伊尹,桓公之于管仲,则不敢召。管仲且犹不可召,而况不为管仲者乎?」
典故
君房天下妙
 
君房语
 
君房语妙

相关人物
贾捐之


《汉书》卷六十四下〈严朱吾丘主父徐严终王贾列传下·贾捐之〉~2830~
贾捐之字君房,贾谊之曾孙也。元帝初即位,上疏言得失,召待诏金马门。……捐之数召见,言多纳用。时中书令石显用事,捐之数短显,以故不得官,后稀复见。而长安令杨兴新以材能得幸,与捐之相善。捐之欲得召见,谓兴曰:「京兆尹缺,使我得见,言君兰,京兆尹可立得。」兴曰:「县官尝言兴瘉薛大夫,我易助也。君房下笔,言语妙天下,使君房为尚书令,胜五鹿充宗远甚。」
典故 
三宿桑下
 
三宿空桑
 
山下成三宿
 
恋林中桑
 
桑下一宿
 
桑下宿
 
桑下恋
 
桑间三宿
 
空桑三宿
 
连宵桑下


《后汉书》卷三十下〈郎顗襄楷列传下·襄楷〉~082~
又闻宫中立黄老、浮屠之祠。此道清虚,贵尚无为,好生恶杀,省欲去奢。今陛下嗜欲不去,杀罚过理,既乖其道,岂获其祚哉!或言老子入夷狄为浮屠。浮屠不三宿桑下,不欲久生恩爱,精之至也。天神遗以好女,浮屠曰:「此但革囊盛血。」遂不眄之。其守一如此,乃能成道。今陛下淫女艳妇,极天下之丽,甘肥饮美,单天下之味,柰何欲如黄老乎?唐·李贤注:「言浮屠之人寄桑下者,不经三宿便即移去,示无爱恋之心也。」

简释

三宿恋:喻指对人或事物有眷恋之心。清姚鼐《答孙补山中丞见怀》:“我欲更除三宿恋,就公新治乞坛经。”

典故
胯下羞


《史记》卷九十二〈淮阴侯列传〉~2609~
淮阴侯韩信者,淮阴人也。始为布衣时,贫无行,不得推择为吏,又不能治生商贾,常从人寄食饮,人多厌之者,……淮阴屠中少年有侮信者,曰:「若虽长大,好带刀剑,中情怯耳。」众辱之曰:「信能死,刺我;不能死,出我下。」于是信孰视之,俛出下,蒲伏。一市人皆笑信,以为怯。……汉五年正月,徙齐王信为楚王,都下邳。信至国,召所从食漂母,赐千金。及下乡南昌亭长,赐百钱,曰:「公,小人也,为德不卒。」召辱己之少年令出胯下者以为楚中尉。告诸将相曰:「此壮士也。方辱我时,我宁不能杀之邪?杀之无名,故忍而就于此。」
典故
岩下龟
 
岩际龟
 
岩龟烂烂
 
戎眼
 
烂岩龟
 
王戎眼
 
目如岩龟
 
目如龟
 
眼如岩电
 
眼如龟

相关人物
王戎


《世说新语笺疏》下卷上〈容止〉~60~
裴令公目:「王安丰眼烂烂如岩下电。」南朝梁·刘孝标注:「王戎形状短小,而目甚清炤,视日不眩。」
《晋书》卷四十三〈王戎列传〉~23~
王戎字浚冲,琅邪临沂人也。祖雄,幽州刺史。父浑,凉州刺史、贞陵亭侯。戎幼而颖悟,神彩秀彻。视日不眩,裴楷见而目之曰:「戎眼烂烂,如岩下电。」
典故
泪下猿声巴峡
 
闻猿楚峡


《世说新语笺疏》下卷下〈黜免〉~864~
桓公入蜀,至三峡中,部伍中有得猿子者。其母缘岸哀号,行百馀里不去,遂跳上船,至便即绝。破视其腹中,肠皆寸寸断。公闻之,怒,命黜其人。南朝梁·刘孝标注引《荆州记》曰:「峡长七百里,两岸连山,略无绝处,重岩叠障,隐天蔽日。常有高猿长啸,属引清远。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典故
李蔡为人在下中

相关人物
李蔡


《史记》卷一百九〈李将军列传〉~2873~
初,广之从弟李蔡与广俱事孝文帝。景帝时,蔡积功劳至二千石。孝武帝时,至代相。以元朔五年为轻车将车,从大将军击右贤王,有功中率,封为乐安侯。元狩二年中,代公孙弘为丞相。蔡为人在下中,名声出广下甚远,然广不得爵邑,官不过九卿,而蔡为列侯,位至三公。诸广之军吏及士卒或取封侯。广尝与望气王朔燕语,曰:「自汉击匈奴而广未尝不在其中,而诸部校尉以下,才能不及中人,然以击胡军功取侯者数十人,而广不为后人,然无尺寸之功以得封邑者,何也?岂吾相不当侯邪?且固命也?」朔曰:「将军自念,岂尝有所恨乎?」广曰:「吾尝为陇西守,羌尝反,吾诱而降,降者八百馀人,吾诈而同日杀之。至今大恨独此耳。」朔曰:「祸莫大于杀已降,此乃将军所以不得侯者也。」
典故
倩旁人为正冠
 
李下整冠
 
正冠
 
纳履生疑


《先秦汉魏晋南北朝诗·汉诗》卷九〈乐府古辞·相和歌辞·平调曲·君子行〉~263~
君子防未然,不处嫌疑间。瓜田不纳履,李下不正冠。嫂叔不亲授,长幼不比肩。劳谦得其柄,和光甚独难。周公下白屋,吐哺不及餐。一沐三握发,后世称圣贤。

例句

羞将短发还吹帽,笑倩旁人为正冠。 杜甫 九日蓝田崔氏庄

《國語辭典》:天下无双(天下無雙)  拼音:tiān xià wú shuāng
天下没有第二个,独一无二。《史记。卷七七。魏公子列传》:「始吾闻夫人弟公子天下无双。」《后汉书。卷八○。文苑列传上。黄香》:「京师号曰:『天下无双,江夏黄童』。」
《漢語大詞典》:浇肠(澆腸)
谓饮酒。 清 曹寅 《质公饷药酿甚佳》诗:“愁逢白堕与乌巾,老至浇肠渐喜醇。”
分類:饮酒
《漢語大詞典》:七贤(七賢)
(1).指 魏 晋 时 嵇康 、 阮籍 、 山涛 、 向秀 、 刘伶 、 阮咸 、 王戎 七个名士。晋书·嵇康传:“所与神交者,惟 陈留 阮籍 , 河内 山涛 ,豫其流者, 河内 向秀 , 沛国 刘伶 , 籍 兄子 咸 , 琅邪 王戎 ,遂为竹林之游,世所谓竹林七贤也。” 唐 皇甫湜 《醉赋》:“沈湎於酒,有 晋 之七贤。” 元 沈禧 《南吕一枝花·七月六日为施以和寿作》套曲:“七贤林下客,九老会中儔。”
(2).指 东汉 袁秘 、 封观 、 陈端 、 范仲礼 、 刘伟德 、 丁子嗣 、 张仲然 七人。后汉书·袁闳传:“ 黄巾 起, 秘 从太守 赵谦 击之,军败, 秘 与功曹 封 观 等七人以身扞刃,皆死於陈, 谦 以得免。詔 秘 等门閭号曰‘七贤’。”
(3).佛教指调心顺道的七个阶次或七贤人。《仁王经·序品》:“復有十亿七贤居士,德行具足。” 吉藏 疏:“七贤有二义。一依小乘者:一、五停心观;二、别相念处;三、总相念处;四、煖法;五、顶法;六、忍法;七,世第一法。此等调心顺道,故名为贤。二依大乘:一初发心人;二名有相行人;三名无相行人;四名方便行;五名习种性;六性种性;七道种性。此七在地前调心顺道,名为七贤。” 前蜀 贯休 《闻大愿和尚顺世》诗之三:“师禀尽名卿,孤峰老称情。若游三点外,争把七贤平。”
(4).泛指七位贤人。 明孙仁孺《东郭记·与之大夫》:“进公家,不终朝七贤并拔,较吾兄应是没争差。”
《漢語大詞典》:山阳会(山陽會)
魏 晋 之际 嵇康 、 向秀 、 王戎 等常聚会 山阳 。后因以“山阳会”借指故友聚会。 唐 杜甫 《赠翰林张四学士垍》诗:“儻忆 山阳 会,悲歌在一听。” 唐 郎士元 《送张南史》诗:“借问 山阳 会,如今有几人。”
《漢語大詞典》:竹林七子
见“ 竹林七贤 ”。
《國語辭典》:竹林七贤(竹林七賢)  拼音:zhú lín qī xián
晋朝的山涛、阮籍、嵇康、向秀、刘伶、阮咸、王戎等七人,崇尚老庄之学,轻视礼法,规避尘俗,常集于竹林之下,肆意酣畅,纵情清谈,故称为「竹林七贤」。
《國語辭典》:竹林七贤(竹林七賢)  拼音:zhú lín qī xián
晋朝的山涛、阮籍、嵇康、向秀、刘伶、阮咸、王戎等七人,崇尚老庄之学,轻视礼法,规避尘俗,常集于竹林之下,肆意酣畅,纵情清谈,故称为「竹林七贤」。
《漢語大詞典》:竹林游(竹林遊)
见“ 竹林之游 ”。
《國語辭典》:竹林之游  拼音:zhú lín zhī yóu
本指竹林七贤常于竹林之下游集。见《晋书。卷四九。嵇康传》。后用以比喻亲密的友谊或淡泊名利的君子之交。
《漢語大詞典》:竹林贤(竹林賢)
晋 孙绰 撰《僧史》,以七人配德 三国 魏 嵇康 、 阮籍 等竹林七贤,号竹林七僧,后以“竹林贤”泛指幽居寺庙的僧人。 唐 皎然 《遥和尘外上人与陆澧夜集山寺问涅槃义》:“共是竹林贤,心从贝叶传。” 明 何景明 《怀叶时华》诗:“客皆莲社友,人是竹林贤。” 陈去病 《酬钝根醴陵山中》诗:“小别几同龙汉刦,幽居奚啻竹林贤。”
《漢語大詞典》:阮生集
三国 魏 阮籍 与侄 阮咸 同预竹材七贤之游。后因以“阮生集”喻指叔侄与友好欢聚。 唐 刘长卿 《奉陪郑中丞自宣州解印与诸侄宴馀干后溪》诗:“林中 阮生 集,池上 谢公 题。”参见“ 竹林七贤 ”。
分類:阮籍阮咸
《國語辭典》:竹林七贤(竹林七賢)  拼音:zhú lín qī xián
晋朝的山涛、阮籍、嵇康、向秀、刘伶、阮咸、王戎等七人,崇尚老庄之学,轻视礼法,规避尘俗,常集于竹林之下,肆意酣畅,纵情清谈,故称为「竹林七贤」。
《國語辭典》:仙人掌  拼音:xiān rén zhǎng
1.植物名。仙人掌科仙人掌属,常绿肉质灌木。高约二公尺。茎多节,椭圆形或倒卵状长椭圆形,扁平而肥厚,深绿色。叶退化为小针形。花无梗,著生于顶端者,常开放成盘状,黄红色。原产于南美洲,现分布广泛,不限于热带。
2.汉武帝为承接天上甘露所打造的铜器。形如仙人以手掌擎盘状。
3.山名。陕西省华阴太华山的东峰。峰侧留有形似手掌的痕迹,据说为黄河河神以手擘开山峰以利河水通过所留。
《漢語大詞典》:仙掌
(1). 汉武帝 为求仙,在 建章宫 神明台 上造铜仙人,舒掌捧铜盘玉杯,以承接天上的仙露,后称承露金人为仙掌。 汉 张衡 《西京赋》:“立脩茎之仙掌,承云表之清露。” 唐 王维 《和贾舍人早朝大明宫之作》:“日色纔临仙掌动,香烟欲傍袞龙浮。” 唐 杜牧 《早雁》诗:“仙掌月明孤影过, 长门 灯暗数声来。”参阅三辅黄图·建章宫
(2). 华山 仙人掌峰 的省称。 明 刘基 《徐资深华山图》诗:“ 华岳 插天七千丈,丹崖翠壁开 仙掌 。” 明 何景明 《华州作柬桑汝公》诗:“乘兴欲攀 仙掌 去。”参见“ 仙人掌 ”。
(3). 唐 代一度改 华州 为 仙掌 ,后遂称 华州 及 华阴县 为 仙掌 。 唐 李吉甫 元和郡县志·华州:“﹝ 华阴县 ﹞ 垂拱 元年改曰 仙掌 ,寻復旧名。” 唐 姚合 《送裴中丞赴华州》诗:“自无 仙掌 分,非是圣心偏。”原注:“去年曾梦除 华州 刺史。” 唐 无可 《寄华州马戴》诗:“水寒 仙掌 路,山远 华阳 人。”
(4).地名。即仙人掌。 清 王士禛 《真州绝句》之五:“残月晓风 仙掌 路,何人为弔 柳屯田 。”详“ 仙人掌 ”。
《國語辭典》:仙人掌  拼音:xiān rén zhǎng
1.植物名。仙人掌科仙人掌属,常绿肉质灌木。高约二公尺。茎多节,椭圆形或倒卵状长椭圆形,扁平而肥厚,深绿色。叶退化为小针形。花无梗,著生于顶端者,常开放成盘状,黄红色。原产于南美洲,现分布广泛,不限于热带。
2.汉武帝为承接天上甘露所打造的铜器。形如仙人以手掌擎盘状。
3.山名。陕西省华阴太华山的东峰。峰侧留有形似手掌的痕迹,据说为黄河河神以手擘开山峰以利河水通过所留。
《漢語大詞典》:承露盘(承露盤)
汉武帝 迷信神仙,于 建章宫 筑 神明台 ,立铜仙人舒掌捧铜盘承接甘露,冀饮以延年。后 三国 魏明帝 亦于 芳林园 置承露盘。汉书·郊祀志上:“其后又作 柏梁 、铜柱、承露僊人掌之属矣。” 颜师古 注:“《三辅故事》云: 建章宫 承露盘高二十丈,大七围,以铜为之,上有仙人掌承露,和玉屑饮之。”
《漢語大詞典》:金掌
(1).铜制的仙人手掌。为 汉武帝 作承露盘擎盘之用。 唐 岑参 《尹相公京兆府中棠树降甘露》诗:“ 魏 宫铜盘贮, 汉 帝金掌持。” 宋 晏几道 《阮郎归》词:“天边金掌露成霜,云随雁字长。” 明 何景明 《元夕以道宅同苏管二君子》诗:“烟满春城夜色凝,露融金掌月初升。”
(2).喻帝王提拔。 唐 杜甫 《暮春江陵送马大卿公恩命追赴阙下》诗:“卿月昇金掌,王春度玉墀。” 仇兆鳌 注:“金掌,谓内擢。”
《漢語大詞典》:铜盘(銅盤,銅槃)
(1).亦作“ 铜槃 ”。 商 至 战国 时期流行的一种铜制受水器。当时盥洗用匜浇水,用盘承接。多数为圆形,浅腹,圈足或三足,内饰龟鱼等动物纹样。少数为长方形,虢季子白盘是迄今所见最大的铜盘。亦泛指一般的铜质盘。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 毛遂 奉铜槃而跪进之。”后汉书·左慈传:“因求铜盘贮水,以竹竿饵钓於盘中。” 宋 苏轼 《日喻》:“生而眇者不识日。或告之曰:‘日之状如铜槃。’扣槃而得其声。他日闻鐘以为日也。” 清 梁绍壬 两般秋雨盦随笔·宣德铜盘:“ 曾宾谷 方伯藏 宣德 铜盘,方径三寸五分,内刻御製《锦堂春》词。”
(2).即铜钹。通典·乐四:“铜鈸亦谓之铜盘,出西戎及南蛮。”参见“ 铜鈸 ”。
(3).指烛台。 唐 杜甫 《从事行赠严二别驾》:“铜盘烧蜡光吐日,夜如何其初促膝。” 仇兆鳌 注:“铜盘,烛臺也。” 清 吴伟业 《行路难》诗之二:“金吾之威不能禁,铁柱倒塌铜盘倾。”
(4).见“ 铜盘重肉 ”。
銅槃:1.商 至 战国 时期流行的一种铜制受水器。当时盥洗用匜浇水,用盘承接。多数为圆形,浅腹,圈足或三足,内饰龟鱼等动物纹样。少数为长方形,虢季子白盘是迄今所见最大的铜盘。亦泛指一般的铜质盘。2.即铜钹。
《國語辭典》:铜钹(銅鈸)  拼音:tóng bá
乐器名。也称钹。参见「钹」条。
《漢語大詞典》:铜盘重肉(銅盤重肉)
贵重的食器,丰盛的饭菜。引申指特殊恩宠。北齐书·杨愔传:“ 杨愔 ,字 遵彦 ……学庭前有柰树,实落地,羣儿咸争之, 愔 頽然独坐。其季父 暐 适入学馆,见之大用嗟异,顾谓宾客曰:‘此儿恬裕,有我家风。’宅内有茂竹,遂为 愔 於林边别茸一室,命独处其中,常以铜盘具盛饌以饭之。因以督厉诸子曰:‘汝辈但如 遵彦 谨慎,自得竹林别室,铜盘重肉之食。’” 清 俞蛟 《潮嘉风月记·佚事》:“此余家贤宅相,有 北齐 杨遵彦 之风,真足消受竹林别室,铜盘重肉者也。”亦省作“ 铜盘 ”。 唐 黄滔 《祭南海南平王文》:“虽琼树之未亲,若铜盘之已接。”
《漢語大詞典》:露掌
即承露盘。语本史记·孝武本纪:“其后则又作 栢梁 、铜柱、承露僊人掌之属矣。” 裴駰 集解引 苏林 曰:“仙人以手掌擎盘承甘露也。” 南朝 梁 王训 《奉和同泰寺浮图》:“悬盘同露掌,垂凤似飞禽。” 唐 耿湋 《朝下寄韩舍人》诗:“花间焰焰云旗合,鸟外亭亭露掌高。” 宋 范仲淹 《依韵酬吴春卿·鹤》:“露掌思高还警夜,芝田音断欲伤春。”参见“ 承露盘 ”。
《漢語大詞典》:承露盘(承露盤)
汉武帝 迷信神仙,于 建章宫 筑 神明台 ,立铜仙人舒掌捧铜盘承接甘露,冀饮以延年。后 三国 魏明帝 亦于 芳林园 置承露盘。汉书·郊祀志上:“其后又作 柏梁 、铜柱、承露僊人掌之属矣。” 颜师古 注:“《三辅故事》云: 建章宫 承露盘高二十丈,大七围,以铜为之,上有仙人掌承露,和玉屑饮之。”
《漢語大詞典》:露盘(露盤,露槃)
(1).即承露盘。 汉武帝 时建于 建章宫 。 三国 魏 曹植 《承露盘铭》:“固若露盘,长存永贵。” 唐 李贺 《金铜仙人辞汉歌》序:“ 魏明帝 青龙 元年八月,詔宫官牵车西取 汉孝武 捧露盘仙人,欲立置前殿。宫官既拆盘,仙人临载乃潸然泪下。” 清 钱谦益 《丙戌南还赠别故侯家妓人冬哥四绝句》之一:“临觴莫恨青娥老,两见仙人泣露盘。”儿女英雄传第十一回:“那为头的便吩咐道:‘你二位这趟可莫当儿戏,一来要守 十三妹 姑娘的规矩,二则要保山寨的脸面,讲不得辛苦。一路上逢山开路,遇水迭桥,甚至打点看车,都是你二位的事。到了地土,不可露盘儿,赶紧的回山要紧。’”
(2).佛寺宝塔上所建盘盖,又名相轮或轮相。陈书·宣帝纪:“六月丁卯,大雨,震 大皇寺 刹、 庄严寺 露盘。” 唐 卢宗回 《登长安慈恩寺塔》诗:“东方晓日上翔鸞,西转苍龙拂露盘。”
(3).(露lòu)谓显露真相。
露槃:即露盘。亦借指露盘中的甘露。 宋 赵与时 宾退录卷二:“因暇日与弟姪辈评古今诸名人诗: 魏武帝 如 幽 燕 老将,气韵沉雄…… 李长吉 如 武帝 食露槃,无补多慾。 孟东野 如埋泉断剑,卧壑寒松。”参见“ 露盘 ”。
《漢語大詞典》:伯鸾(伯鸞)
(1). 汉 梁鸿 的字。 鸿 家贫好学,不求仕进。与妻 孟光 共入 霸陵山 中,以耕织为业。夫妇相敬有礼。见后汉书·逸民传·梁鸿。后因以“ 伯鸾 ”借指隐逸不仕之人。 唐 孟郊 《下第东南行》诗:“试逐 伯鸞 去,还作 灵均 行。” 宋 苏轼 《哭王子立次儿子迨韵》之二:“非无 伯鸞 志,独有 子云 悲。” 王十朋 集注:“‘非无 伯鸞 志’,以言 王子立 有与妻共隐之意。”
(2).作为贤丈夫的代称。 唐 刘长卿 《送子壻崔真父归长城》诗:“送君卮酒不成欢,幼女辞家事 伯鸞 。” 明许自昌《水浒记·联姻》:“念伊少年,影形弔处,相依有 伯鸞 。”
《國語辭典》:孟光  拼音:mèng guāng
人名。生卒年不详,字德曜,平陵(今陕西省咸阳县西北)人,东汉贤女,梁鸿的妻子。貌丑而黑,举案齐眉以事夫,夫妇因相敬如宾。见《后汉书。卷八三。逸民传。梁鸿传》。后比喻贤妻。
《漢語大詞典》:梁叟
吕氏春秋·疑似载, 梁 北 黎丘 有奇鬼,善效人之子姪昆弟状。一人之市醉归,鬼效其子,扶而道苦之。归家酒醒,责其子不敬,子泣辩,乃悟为奇鬼所为。明旦又之市而醉,其真子恐父不能返,往迎之,其人望见,误奇鬼又来,拔剑刺死其子。后以“梁叟”为不察疑似之迹而铸成大错的典型人物。 唐 骆宾王 《畴昔篇》:“登高北望嗤 梁 叟,凭軾西征想 潘 掾。”
《國語辭典》:梁孟  拼音:liáng mèng
原指东汉梁鸿与孟光夫妻二人守贫高义,相敬如宾。见《后汉书。卷八三。逸民列传。梁鸿》。今用为称美人夫妇之词。如:「他们夫妇二人感情之笃,梁孟无以过之。」唐。李商隐 重祭外舅司徒文:「纻衣缟带,雅贶或比于侨、吴;荆钗布裙,高义每符于梁孟。」
《漢語大詞典》:梁鸿案(梁鴻案)
东汉 梁鸿 家贫好学,不仕,与妻 孟光 隐居 霸陵 山中,以耕织为业。后避祸去 吴 。居人庑下,为人舂米,归家, 孟光 为之备食,举案齐眉。世传为嘉话。见后汉书·逸民传·梁鸿。后以“梁鸿案”概叙其事,寓夫妻恩爱之义。 元 王实甫 《西厢记》第三本第二折:“他人行别样亲,俺根前取次看,更做到 孟光 接了 梁鸿 案。” 明 梅鼎祚 《玉合记·参成》:“我虽惭 司马 之琴,愿举 梁鸿 之案。”红楼梦第四九回:“那‘闹简’上有一句説的最好,‘是几时 孟光 接了 梁鸿 案?’这五个字不过是现成的典,难为他‘是几时’三个虚字问的有趣。”
《漢語大詞典》:梁氏夫妻
指恩爱夫妻。 唐 刘禹锡 《赴苏州酬别乐天》诗:“‘二南’风化承遗爱,‘八咏’声名躡后尘。” 梁 氏夫妻为奇客, 陆 家兄弟是州民。参见“ 梁鸿案 ”。
《漢語大詞典》:梁鸿案(梁鴻案)
东汉 梁鸿 家贫好学,不仕,与妻 孟光 隐居 霸陵 山中,以耕织为业。后避祸去 吴 。居人庑下,为人舂米,归家, 孟光 为之备食,举案齐眉。世传为嘉话。见后汉书·逸民传·梁鸿。后以“梁鸿案”概叙其事,寓夫妻恩爱之义。 元 王实甫 《西厢记》第三本第二折:“他人行别样亲,俺根前取次看,更做到 孟光 接了 梁鸿 案。” 明 梅鼎祚 《玉合记·参成》:“我虽惭 司马 之琴,愿举 梁鸿 之案。”红楼梦第四九回:“那‘闹简’上有一句説的最好,‘是几时 孟光 接了 梁鸿 案?’这五个字不过是现成的典,难为他‘是几时’三个虚字问的有趣。”
《國語辭典》:梁鸿(梁鴻)  拼音:liáng hóng
人名。字伯鸾,扶风平陵人(今陕西省咸阳县西北)。生卒年不详。东汉隐士。家贫,好学,耿介有节操。以世道混乱,不愿事权贵,与妻子孟光隐居霸陵山。后改姓运期,改名耀,字侯光,居齐、鲁间,为人佣工舂米,卒于吴。
《漢語大詞典》:梁鸿案(梁鴻案)
东汉 梁鸿 家贫好学,不仕,与妻 孟光 隐居 霸陵 山中,以耕织为业。后避祸去 吴 。居人庑下,为人舂米,归家, 孟光 为之备食,举案齐眉。世传为嘉话。见后汉书·逸民传·梁鸿。后以“梁鸿案”概叙其事,寓夫妻恩爱之义。 元 王实甫 《西厢记》第三本第二折:“他人行别样亲,俺根前取次看,更做到 孟光 接了 梁鸿 案。” 明 梅鼎祚 《玉合记·参成》:“我虽惭 司马 之琴,愿举 梁鸿 之案。”红楼梦第四九回:“那‘闹简’上有一句説的最好,‘是几时 孟光 接了 梁鸿 案?’这五个字不过是现成的典,难为他‘是几时’三个虚字问的有趣。”
《國語辭典》:举案齐眉(舉案齊眉)  拼音:jǔ àn qí méi
东汉孟光送饭食给丈夫梁鸿时,总是将木盘高举,与眉平齐,夫妻互敬互爱的故事。典出《后汉书。卷八三。逸民传。梁鸿传》。后比喻夫妻相敬如宾。《儒林外史》第一○回:「席终,归到新房里,重新摆酒,夫妻举案齐眉。」也作「孟光举案」、「齐眉举案」。
《漢語大詞典》:赁庑(賃廡)
租借房屋。亦指租借的房屋。 清 沈秉钰 《〈香畹楼忆语〉跋》:“迁寿母以同居,桥边赁廡。” 潘飞声 《移居横浜桥》诗之一:“一椽虽赁廡,岂曰非吾庐。”
分類:租借房屋
《漢語大詞典》:赁舂(賃舂)
受雇为人舂米。东观汉记·吴祐传:“ 公沙穆 游太学,无资粮,乃变服客佣,为 祐 赁舂。” 宋 欧阳修 《尚书都官员外郎欧阳公墓志铭》:“县民 王明 与其同母兄 李通 争产,累岁, 明 不能自理,至贫为人赁舂。” 郁达夫 《毁家诗纪》之九:“亦欲赁舂资德曜,扊扅初谱上鯤弦。”
《漢語大詞典》:鸿妻(鴻妻)
后汉书·逸民传·梁鸿载: 梁鸿 之妻 孟光 ,有贤德, 鸿 食, 光 举案齐眉。后以“鸿妻”借指贤德之妻。文选·任昉〈刘先生夫人墓志〉:“既称 莱 妇,亦曰 鸿 妻。” 张铣 注:“ 老莱子 妇, 梁鸿 妻,并古之贤妇人也。言夫人復有善德,一与二妇人齐德也。” 唐 权德舆 《中书夜直寄赠》诗:“不堪风雨夜,转枕忆 鸿 妻。” 清 厉鹗 《声声慢·题符幼鲁风雪归舟图》词:“正 鸿 妻,相候柴门,待岁晚,酌椒花,全未是贫。”
《漢語大詞典》:三宿恋(三宿戀)
佛教语。《后汉书·襄楷传》:“浮屠不三宿桑下,不欲久生恩爱,精之至也。” 李贤 注:“言浮屠之人寄桑下者,不经三宿便即移去,示无爱恋之心也。”后因以“三宿恋”指对世俗的爱恋之情。 宋 苏轼 《别黄州》诗:“桑下岂无三宿恋,樽前聊与一身归。” 金 元好问 《望崧少》诗之一:“结习尚餘三宿恋,残年多负半生闲。” 清 姚鼐 《答孙补山中丞见怀》诗之二:“我欲更除三宿恋,就公新治乞《坛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