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10142,分677页显示  上一页  367  368  369  370  371  373  374  375  376 下一页
分类词汇(续上)
高标
名世
骊珠
唐人
流亡
明哲
虎狼
有相
柱石
藜藿
众芳
才能
下流
方面
室家
《國語辭典》:高标(高標)  拼音:gāo biāo
1.立木为表记,其最高处为标。常用以形容山之高。唐。李白蜀道难〉:「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
2.比喻人品高尚。如:「风范高标」。《旧唐书。卷一八三。外戚传。武承嗣传》:「王高标峻尚,雅操孤贞。」
3.高标准的简称。如:「今年联考,国文的高标分数很低。」
《國語辭典》:名世  拼音:míng shì
德业勋望闻名于世。《孟子。公孙丑下》:「五百年必有王者兴,其间必有名世者。」宋。文天祥抚州乐安县进士题名记〉:「山川之英扶舆,清淑之所藏,是故名世出于其间。」
分類:名显
《國語辭典》:骊珠(驪珠)  拼音:lí zhū
1.古代传说中骊龙颔下的宝珠。欲取骊珠,须潜入深渊中,待骊龙睡时,才能窃得,为极珍贵的宝物。典出《庄子。列御寇》。后比喻为珍贵的事物或事物的精华、文章的要旨。唐。元稹 赠严童子诗:「杨公莫讶清无业,家有骊珠不复贫。」也称为「颔下之珠」。
2.龙眼的别名。参见「龙眼」条。
《國語辭典》:唐人  拼音:táng rén
1.唐代的人。《宋史。卷四四四。米芾传》:「冠服效唐人,风神萧散,音吐清畅,所至人聚观之。」
2.海外华侨对本国人的称呼。
3.外国人对华侨的称呼。
4.今海外华侨的自称词。
《國語辭典》:流亡  拼音:liú wáng
离开固定的住所,四处逃亡。《汉书。卷二四。食货志上》:「此商人所以兼并农人,农人所以流亡者也。」晋。潘岳马汧督诔〉:「俾百姓流亡,频于涂炭。」
《國語辭典》:明哲  拼音:míng zhé
明智、深明事理。《三国志。卷一八。魏书。李通传》:「曹公明哲,必定天下。」《文选。陆机。演连珠五○首之一三》:「是以明哲之君,时有蔽壅之累。」
《國語辭典》:虎狼  拼音:hǔ láng
1.虎与狼。《荀子。修身》:「心如虎狼,行如禽兽。」
2.比喻残酷凶暴的人。《三国演义》第六六回:「父亲奈何以万金之躯,亲蹈虎狼之穴。」
《漢語大詞典》:有相
(1).谓有贵相。 汉 王充 论衡·命义:“犹 高祖 初起,相工入 丰 沛 之邦,多封侯之人矣。未必老少男女俱贵而有相也。”北史·齐纪中·文宣帝:“﹝ 武明太后 ﹞及产,命之曰 侯尼于 , 鲜卑 言有相子也。” 唐 白居易 《自咏》:“形容瘦薄诗情苦,岂是人间有相人?”
(2).指有贵相的人。太平广记卷三二八引 唐 戴孚 《广异记·阎庚》:“鬼云:‘ 庚 命贫,无位禄。’ 仁亶 问:‘何以致之?’鬼云:‘或绊得佳女,配之有相,当能得耳。’”
(3).佛教语。佛教主张万有皆空,心体本寂。称造作之相或虚假之相为“有相”。相,指事物的形象状态。 唐 一行 《大日经疏》卷一:“可见可现之法,即为有相;凡有相者,皆是虚妄。” 唐 姚合 《过钦上人院》诗:“有相无相身,唯师説始真。” 章炳麟 《国故论衡·原名》:“何谓违宗?彼以物有如种极微也。而忌言人有菴摩罗识。因言无相者无有。詰之曰:如种极微有相不?则解矣。”
《國語辭典》:柱石  拼音:zhù shí
1.支撑屋梁的柱子和柱下的基石。唐。元稹 有鸟诗二○首之九:「大厦虽存柱石倾,暗齧栋梁成蠹木。」清。沈德潜《说诗晬语。卷下。押韵》:「诗中韵脚,如大厦之有柱石,此处不牢,倾折立见。」
2.比喻担负国家重任的大臣。《汉书。卷六八。霍光传》:「将军为国柱石,审此人不可,何不建白太后,更选贤而立之?」元。高文秀《渑池会》第二折:「与皇家作柱石,不比儿曹辈。」
《國語辭典》:藜藿  拼音:lí huò
一般百姓所吃的野菜。《墨子。鲁问》:「短褐之衣,藜藿之羹。」《聊斋志异。卷二。阿宝》:「蓬茆而甘,藜藿不怨。」
《漢語大詞典》:众芳(衆芳)
(1).草木的香气。文选·宋玉〈风赋〉:“迴穴衝陵,萧条众芳。” 刘良 注:“萧条然散众芳之气也。” 汉 枚乘 《七发》:“众芳芬鬱,乱於五风。” 南朝 梁武帝 《孝思赋》:“木散百华,草列众芳。”
(2).百花。 唐 杜甫 《叹庭前甘菊花》诗:“篱边野外多众芳,采擷细琐升中堂。” 宋 林逋 《山园小梅》诗:“众芳摇落独暄妍,占尽风情向小园。” 清 钱澄之 《梅花》诗:“众芳久寂寞,赖汝照乾坤。”
(3).比喻各种贤能的人。《楚辞·离骚》:“昔三后之纯粹兮,固众芳之所在。” 王逸 注:“众芳,喻羣贤。”《楚辞·离骚》:“虽萎絶其亦何伤兮,哀众芳之芜秽。”
(4).比喻一般的人。《文选·宋玉〈九辩〉》:“以为君独服此蕙兮,羌无以异於众芳。” 吕向 注:“乃无异於众人之心。”
《國語辭典》:才能  拼音:cái néng
才智与能力。《三国志。卷一六。魏书。杜畿传》:「乐安、廉昭以才能拔擢,颇好言事。」《三国演义》第七回:「吾乃袁氏之故吏,才能又不如本初。」也作「材能」。
《國語辭典》:下流  拼音:xià liú
1.下游。《陈书。卷八。周文育传》:「芊韶上流则欧阳頠、萧勃,下流则傅泰、余孝顷,文育据其中间,筑城飨士,贼徒大骇。」
2.向下流注。《书经。禹贡》「冀州既载」句下唐。孔颖达。正义:「以水性下流,当从下而泄,故治水当从下为始。」
3.上位者的恩泽扩及百姓。《淮南子。主术》:「君德不下流于民,而欲用之,如鞭蹄马矣。」《文选。东方朔。非有先生论》:「此二臣者,皆极虑尽忠,闵主泽不下流而万民骚动。」
4.品格污下。《儒林外史》第四四回:「我出门三十多年,你长成人了,怎么学出这般一个下流气质!」《红楼梦》第二○回:「谁叫你上高台盘去了!下流没脸的东西!」
5.卑微的地位。汉。王充《论衡。逢遇》:「或高才洁,行不遇,退在下流。」汉。蔡邕 太尉杨赐碑:「惟我下流二三小臣,秽损清风,愧于前人。」
《國語辭典》:方面  拼音:fāng miàn
1.事物的某一部分。如:「在音乐上,他对声乐方面特别擅长。」
2.方向。《后汉书。卷五九。张衡传》:「寻其方面,乃知震之所在。」
3.独当一面的职务。后称封疆大吏为「方面」。《东观汉记。卷九。冯异传》:「今专命方面,施行恩德。」
《國語辭典》:室家  拼音:shì jiā
1.夫妇。《诗经。周南。桃夭》:「之子于归,宜其室家。」晋。陶渊明《搜神后记》卷一:「欣然云:『早望汝来。』遂为室家。」
2.宗族。《楚辞。屈原。大招》:「室家盈廷,爵禄盛只。」《文选。司马迁。报任少卿书》:「故绝宾客之知,亡室家之业,日夜思竭其不肖之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