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語辭典》:祆教 拼音:xiān jiào
回教出现前古代伊朗的主要宗教。现存于伊朗偏僻地区及盛行于印度境内帕西人中。约在西元前六~七世纪间,由琐罗亚斯德所创。奉波斯古经为经典。该教认为火、光明、清净、创造、生是善端;黑暗、恶浊、不净、破坏是恶端。代表善端的神是阿胡拉。玛兹达;代表恶端的神是安格拉。纽曼,二者虽都是时间之神楚尔凡所生,却互相斗争,斗争的结果,善必胜恶。人可以在善恶两神之争中,自由选择,决定自己的命运。直到人死后,阿胡拉。玛兹达将根据其在世的言行,进行审判,或上升天堂,或投入地狱。在宗教活动上,教徒在麻葛指导下经过一定的仪式,礼拜圣火,因为火是光明、善的代表,阿胡拉。玛兹达的象徵。该教于六世纪约南北朝时传入中国,北宋末南宋初在汴梁、镇江等地还有祆祠,但宋以后,中国史籍则不再提及。也称为「波斯教」、「拜火教」、「祆道」。
《漢語大詞典》:行像
(1).即行乐图。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巧艺》:“ 戴安道 中年画行像甚精妙。”参见“ 行乐图 ”。
(2).用宝车载着佛像巡行城市街衢的一种宗教仪式。也称行城。一般多在佛生日举行;西域也有在其他节日举行的。 唐 玄奘 《大唐西域记·屈支国》:“每岁秋分数十日间,举国僧徒皆来会集……诸僧伽蓝庄严佛像,莹以珍宝,饰之锦綺,载诸輦舆,谓之行像。”《法苑珠林》卷四一:“至四月八日, 成都 行像, 硕 ( 邵硕 )於众中匍匐作狮子形。”参阅 宋 赞宁 《大宋僧史略》卷二。
(3).塑像的一种方法。先塑成泥胎,再用漆把麻布贴在泥胎外面,待漆干后,反复涂多次,最后把泥胎取空。这种方法塑像不但逼真,而且质地轻,故称“行像”。
(2).用宝车载着佛像巡行城市街衢的一种宗教仪式。也称行城。一般多在佛生日举行;西域也有在其他节日举行的。 唐 玄奘 《大唐西域记·屈支国》:“每岁秋分数十日间,举国僧徒皆来会集……诸僧伽蓝庄严佛像,莹以珍宝,饰之锦綺,载诸輦舆,谓之行像。”《法苑珠林》卷四一:“至四月八日, 成都 行像, 硕 ( 邵硕 )於众中匍匐作狮子形。”参阅 宋 赞宁 《大宋僧史略》卷二。
(3).塑像的一种方法。先塑成泥胎,再用漆把麻布贴在泥胎外面,待漆干后,反复涂多次,最后把泥胎取空。这种方法塑像不但逼真,而且质地轻,故称“行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