吾道穷
抱朴子
汉阴机
君子豹变(又作:豹变真君子)
隐豹
豹胎
豹一斑
子房椎
暴公子
卑宫
上蔡公子
南冠君子(又作:楚君子)
蜀天子(又作:子规)
墨子悲(又作:墨子悲丝)
车驾既行,师徒百万。离都旬日,长安贡御车女袁宝儿,年十五,腰肢纤堕,騃憨多态。帝宠爱特厚。时洛阳进合蒂迎辇花,云:『得之嵩山坞中,人不知其名。采花者异而贡之。』会帝驾适至,因以『迎辇』名之。帝令宝儿持之,号曰司花女。
相关人物
十有四年。春。西狩获麟。何以书。记异也。何异尔。非中国之兽也。然则孰狩之。薪采者也。薪采者则微者也。曷为以狩言之。大之也。曷为大之。为获麟大之也。曷为为获麟大之。麟者。仁兽也。有王者则至。无王者则不至。有以告者曰。有而角者。孔子曰。孰为来哉。孰为来哉。反袂拭面。涕沾袍。颜渊死。子曰。噫。天丧予。子路死。子曰。噫。天祝予。西狩获麟。孔子曰。吾道穷矣。春秋何以始乎隐。祖之所逮闻也。所见异辞。所闻异辞。所传闻异辞。何以终乎哀十四年。曰。备矣。君子曷为为春秋。拨乱世。反诸正。莫近诸春秋。则未知其为是与。其诸君子乐道尧舜之道与。末不亦乐乎。尧舜之知君子也。制春秋之义。以俟后圣。以君子之为。亦有乐乎此也。
叔孙氏之车士曰子锄商,采薪于大野,获麟焉,折其前左足,载以归,叔孙以为不祥,弃之于郭外。使人告孔子曰:「有麇而角者,何也?」孔子往观之,曰:「麟也。胡为来哉?胡为来哉?」反袂拭面,涕泣沾衿。叔孙闻之,然后取之。子贡问曰:「夫子何泣尔?」孔子曰:「麟之至,为明王也,出非其时而害,吾是以伤焉。」
麟凤五灵,王者之嘉瑞也。今麟出非其时,虚其应而失其归,此圣人所以为感也。绝笔于「获麟」之一句者,所感而起,固所以为终也。
「及西狩见麟,(孔子)曰:『吾道穷矣!』」南朝宋·裴骃《史记集解》:「麟者,太平之兽,圣人之类也。时得而死,此天亦告夫子将殁之證,故云尔。」
悲麟:指感叹生不逢时。唐李商隐《失题》:“斯文虚梦鸟,吾道欲悲麟。”
麟笔:指著作。宋陆游《小轩》:“麟笔残功成水品,蛇图余思入棋枰。”
获麟书诸册,豢龙醢为臡。 元稹 青云驿
别号行鸣雁,遗编感获麟。 唐彦谦 吊方于处士二首
鹦鹉摛文至,麒麟绝句来。 李峤 笔
汉祀应祥开,鲁郊西狩回。 李峤 麟
希圣如有立,绝笔于获麟。 李白 古风
西过获麟台,为我吊孔丘。 李白 送方士赵叟之东平
高兴知笼鸟,斯文起获麟。 杜甫 寄张十二山人彪三十韵
时伤大野麟,命问长沙鵩。 白居易 和梦游春诗一百韵
如经麟见处,驻马瞰荒丘。 许棠 送刘校书游东鲁
偶持麟笔侍金闺,梦想三年在故溪。 吴融 送弟东归
夫子亦如盲,所以空泣麟。 孟郊 寄张籍
骥不骤进,麟何来哉。 李白 上崔相百忧章
孔圣犹闻伤凤麟,董龙更是何鸡狗。 李白 答王十二寒夜独酌有怀(此诗。萧土赞云是伪作。)
二侯行事在方册,泣麟老人终困厄。 李白 鞠歌行
叹凤嗟身否,伤麟怨道穷。 李隆基 经邹鲁祭孔子而叹之
呜呼江夏姿,竟掩宣尼袂。 杜甫 八哀诗赠秘书监江夏李公邕
豺遘哀登楚,麟伤泣象尼。 杜甫 夔府书怀四十韵
不但时人惜,祗应吾道穷。 杜甫 奉汉中王手札报韦侍御萧尊师亡
几年遭鵩鸟,独泣向麒麟。 杜甫 寄李十二白二十韵
鸾凤有铩翮,先儒曾抱麟。 杜甫 敬寄族弟唐十八使君
旅泊吾道穷,衰年岁时倦。 杜甫 积草岭
攀龙与泣麟,哀乐不同尘。 卢纶 同兵部李纾侍郎刑部包佶侍郎哭皇甫侍御曾
麟笔删金篆,龙绡荐玉编。 卢纶 和常舍人晚秋集贤院即事十二韵寄赠江南徐薛二侍郎
逶迤势已久,骨鲠道斯穷。 陈子昂 感遇诗三十八首之十八
鲁圣虚泣鳞,楚狂浪歌凤。 鲍溶 寓兴
乐矣贤颜子,穷乎圣仲尼。 齐己 渚宫莫问诗一十五首
葛洪字稚川,丹杨句容人也。祖系,吴大鸿胪。父悌,吴平后入晋,为邵陵太守。洪少好学,家贫,躬自伐薪以贸纸笔,夜辄写书诵习,遂以儒学知名。性寡欲,无所爱玩,不知棋局几道,摴蒲齿名。为人木讷,不好荣利,闭门却扫,未尝交游。于馀杭山见何幼道、郭文举,目击而已,各无所言。时或寻书问义,不远数千里崎岖冒涉,期于必得,遂究览典籍,尤好神仙导养之法。从祖玄,吴时学道得仙,号曰葛仙公,以其鍊丹秘术授弟子郑隐。洪就隐学,悉得其法焉。后师事南海太守上党鲍玄。玄亦内学,逆占将来,见洪深重之,以女妻洪。洪传玄业,兼综练医术,凡所著撰,皆精覈是非,而才章富赡。太安中,石冰作乱,吴兴太守顾秘为义军都督,与周等起兵讨之,秘檄洪为将兵都尉,攻冰别率,破之,迁伏波将军。冰平,洪不论功赏,径至洛阳,欲搜求异书以广其学。洪见天下已乱,欲避地南土,乃参广州刺史嵇含军事。及含遇害,遂停南土多年,征镇檄命一无所就。后还乡里,礼辟皆不赴。元帝为丞相,辟为掾。以平贼功,赐爵关内侯。咸和初,司徒导召补州主簿,转司徒掾,迁咨议参军。干宝深相亲友,荐洪才堪国史,选为散骑常侍,领大著作,洪固辞不就。以年老,欲鍊丹以祈遐寿,闻交阯出丹,求为句令。帝以洪资高,不许。洪曰:「非欲为荣,以有丹耳。」帝从之。洪遂将子侄俱行。至广州,刺史邓岳留不听去,洪乃止罗浮山炼丹。岳表补东官太守,又辞不就。岳乃以洪兄子望为记室参军。在山积年,优游闲养,著述不辍。其自序曰:洪体乏进趣之才,偶好无为之业。假令奋翅则能陵厉玄霄,骋足则能追风蹑景,犹欲戢劲翮于鹪鴳之群,藏逸于跛驴之伍,岂况大块禀我以寻常之短羽,造化假我以至驽之蹇足?自卜者审,不能者止,又岂敢力苍蝇而慕冲天之举,策跛而追飞兔之轨;饰嫫母之笃陋,求媒阳之美谈;推沙砾之贱质,索千金于和肆哉!夫僬侥之步而企及夸父之踪,近才所以踬碍也;要离之羸而强赴扛鼎之势,秦人所以断筋也。是以望绝于荣华之途,而志安乎穷圮之域;藜藿有八珍之甘,蓬荜有藻棁之乐也。故权贵之家,虽咫尺弗从也;知道之士,虽艰远必造也。考览奇书,既不少矣,率多隐语,难可卒解,自非至精不能寻究,自非笃勤不能悉见也。道士弘博洽闻者寡,而意断妄说者众。至于时有好事者,欲有所修为,仓卒不知所从,而意之所疑又无足咨。今为此书,粗举长生之理。其至妙者不得宣之于翰墨,盖粗言较略以示一隅,冀悱愤之徒省之可以思过半矣。岂谓闇塞必能穷微畅远乎,聊论其所先觉者耳。世儒徒知服膺周孔,莫信神仙之书,不但大而笑之,又将谤毁真正。故予所著子言黄白之事,名曰内篇,其馀驳难通释,名曰外篇,大凡内外一百一十六篇。虽不足藏诸名山,且欲缄之金匮,以示识者。自号抱朴子,因以名书。其馀所著碑诔诗赋百卷,移檄章表三十卷,神仙、良吏、隐逸、集异等传各十卷,又抄五经、史、汉、百家之言、方技杂事三百一十卷,金匮药方一百卷,肘后要急方四卷。
相关人物
子贡南游于楚,反于晋,过汉阴,见一丈人方将为圃畦,凿隧而入井,抱瓮而出灌,搰搰然用力甚多而见功寡。子贡曰:「有械于此,一日浸百畦,用力甚寡而见功多,夫子不欲乎?」为圃者卬而视之曰:「奈何?」曰:「凿木为机,后重前轻,挈水若抽,数如泆汤,其名为槔。」为圃者忿然作色而笑曰:「吾闻之吾师:『有机械者必有机事,有机事者必有机心。』机心存于胸中,则纯白不备;纯白不备,则神生不定;神生不定者,道之所不载也。吾非不知,羞而不为也。」子贡瞒然惭,俯而不对。
忘机:喻思想纯朴,与人交往没有机心。唐李商隐《赠田叟》:“鸥鸟忘机翻浃洽,交亲得路昧平生。”
汉阴灌:喻心地纯朴无机心。明何景明《立春日作》:“心存汉阴灌,躬学南阳耕。”
已息汉阴诮,且同濠上观。 奚贾 严陵滩下寄常建
还嗟绝机叟,白首汉川阴。 崔湜 奉和幸韦嗣立山庄侍宴应制
疑入武陵源,如逢汉阴老。 张九龄 与生公寻幽居处
辘轳用智终何益,抱瓮遗名亦至今。 方干 山井
井无桔槔事,门绝刺绣文。 李白 赠张公洲革处士
恨无抱瓮力,庶减临江费。 杜甫 雨
长沙哀糺纆,汉阴嗤桔槔。 柳宗元 游南亭夜还叙志七十韵
日抱汉阴瓮,或成蝴蝶梦。 权德舆 酬南园新亭宴会璩新第慰庆之作时任宾客
耕田虞讼寝,凿井汉机忘。 卢照邻 山林休日田家
南溪抱瓮客,失意自怀羞。 赵嘏 下第
谁怜北陵井,未息汉阴机。 陈子昂 题田洗马游岩桔槔
上六,君子豹变,小人革面,征凶,居贞吉。《象》曰:「君子豹变」,其文蔚也。「小人革面」,顺以从君也。唐·孔颖达疏:「亦润色鸿业,如豹文之蔚缛,故曰君子豹变也。」
穷通须豹变,撄搏笑狼狞。 元稹 答姨兄胡灵之见寄五十韵
豹变焉能及,莺鸣非可求。 张九龄 登乐游原春望书怀
挺生推豹蔚,遐步仰龙骧。 柳宗元 弘农公以硕德伟材屈于诬枉左官三岁复为大僚天监昭明人心感悦宗元窜伏湘浦拜贺末由献诗五十韵以毕微志
豹变资陈武,龙飞拥晋元。 杨乘 南徐春日怀古
相关人物
陶大夫荅子之妻也。荅子治陶三年,名誉不兴,家富三倍。其妻数谏不用。居五年,从车百乘归休。宗人击牛而贺之,其妻独抱儿而泣。姑怒曰:「何其不祥也!」妇曰:「夫子能薄而官大,是谓婴害。无功而家昌,是谓积殃。昔楚令尹子文之治国也,家贫国富,君敬民戴,故福结于子孙,名垂于后世。今夫子不然。贪富务大,不顾后害。妾闻南山有玄豹,雾雨七日而不下食者,何也?欲以泽其毛而成文章也。故藏而远害。犬彘不择食以肥其身,坐而须死耳。今夫子治陶,家富国贫,君不敬,民不戴,败亡之徵见矣。愿与少子俱脱。」姑怒,遂弃之。处期年,荅子之家果以盗诛。唯其母老以免,妇乃与少子归养姑,终卒天年。君子谓荅子妻能以义易利,虽违礼求去,终以全身复礼,可谓远识矣。诗曰:「百尔所思,不如我所之。」此之谓也。
隐豹:喻隐居而全身远害。唐杜甫《戏寄崔评事表侄》:“隐豹深愁雨,潜龙故起云。”
十年紫竹溪南住,迹同玄豹依深雾。 刘言史 葛巾歌(贝州漳南县赠杨炯𤏐)
雾静不容玄豹隐,冰生惟恐夏虫疑。 唐彦谦 中秋夜玩月
利爪鞲上鹰,雄文雾中豹,可堪长与乌鸢噪。 李咸用 送人
倘入非熊兆,宁思玄豹情。 李峤 雾
知非出柙虎,甘作藏雾豹。 李贺 春归昌谷
隐豹窥重巘,潜虬避浊泾。 杜牧 分司东都寓居履道叨承川尹刘侍郎大夫恩知上四十韵
隐豹深愁雨,潜龙故起云。 杜甫 戏寄崔评事表侄苏五表弟韦大少府诸侄
遥知玄豹在深处,下笑羁绊泥涂间。 柳宗元 雨中赠仙人山贾山人(即贾鹏也)
迹似南山隐,官从小宰移。 权德舆 南亭晓坐因以示璩
既非大川楫,则守南山雾。 权德舆 祗役江西路上以诗代书寄内
终南晨豹隐,巫峡夜猿吟。 董思恭 咏雾
文章已变南山雾,羽翼应抟北海风。 许浑 酬河中杜侍御重寄
纵然怀豹隐,空愧蹑鹓行。 赵彦昭 奉和幸韦嗣立山庄侍燕应制
尧皇未登极,此地曾隐雾。 钱起 归义寺题震上人壁
一随玄豹隐,几换绿萝阴。 钱起 过山人所居因寄诸遗补
分与玄豹隐,不为湘燕飞。 钱起 酬刘员外雨中见寄
雾豹只忧无石室,泥鳅唯要有洿池。 韩偓 余卧疾深村闻一二郎官今称继使闽越笑余迂古潜于异乡闻之因成此篇
我留安豹隐,君去学鹏抟。 骆宾王 秋日送侯四得弹字
王子敬数岁时,尝看诸门生樗蒲。见有胜负,因曰:「南风不竞。」门生辈轻其小儿,乃曰:「此郎亦管中窥豹,时见一斑。」子敬瞋目曰:「远惭荀奉倩,近愧刘真长!」遂拂衣而去。
管中窥豹:喻见识不广,或喻从部分推知全貌。唐归仁《掉罗隐》:“管中窥豹我犹在,海上钓鳌君也沉。”
留侯张良者,其先韩人也。大父开地,相韩昭侯、宣惠王、襄哀王。父平,相釐王、悼惠王。悼惠王二十三年,平卒。卒二十岁,秦灭韩。良年少,未宦事韩。韩破,良家僮三百人,弟死不葬,悉以家财求客刺秦王,为韩报仇,以大父、父五世相韩故。良尝学礼淮阳。东见仓海君。得力士,为铁椎重百二十斤。秦皇帝东游,良与客狙击秦皇帝博浪沙中,误中副车。秦皇帝大怒,大索天下,求贼甚急,为张良故也。良乃更名姓,亡匿下邳。
博浪飞椎:喻报仇雪恨。清朱彝尊《彭城道中咏古二首》之二:“博浪飞椎后,圯桥进履车。”
「武帝末,郡国盗贼群起,暴胜之为直指使者,衣绣衣,持斧,逐捕盗贼,督课郡国,东至海,以军兴诛不从命者,威振州郡。胜之素闻不疑贤,至勃海,遣吏请与相见。……不疑据地曰:『窃伏海濒,闻暴公子威名旧矣,今乃承颜接辞。凡为吏,太刚则折,太柔则废,威行施之以恩,然后树功扬名,永终天禄。』」唐·颜师古注:「公子,胜之字也。」
非逢暴公子,不敢涕流离。 杨凝 别友人
相关人物
李斯者,楚上蔡人也。年少时,为郡小吏,见吏舍厕中鼠食不絜,近人犬,数惊恐之。斯入仓,观仓中鼠,食积粟,居大庑之下,不见人犬之忧。于是李斯乃叹曰:「人之贤不肖譬如鼠矣,在所自处耳!」……于是二世乃使高案丞相狱,治罪,责斯与子由谋反状,皆收捕宗族宾客。赵高治斯,榜掠千馀,不胜痛,自诬服。斯所以不死者,自负其辩,有功,实无反心,幸得上书自陈,幸二世之寤而赦之。李斯乃从狱中上书曰:「臣为丞相治民,三十馀年矣。逮秦地之陕隘。先王之时秦地不过千里,兵数十万。臣尽薄材,谨奉法令,阴行谋臣,资之金玉,使游说诸侯,阴脩甲兵,饰政教,官斗士,尊功臣,盛其爵禄,故终以胁韩弱魏,破燕、赵,夷齐、楚,卒兼六国,虏其王,立秦为天子。罪一矣。地非不广,又北逐胡、貉,南定百越,以见秦之彊。罪二矣。尊大臣,盛其爵位,以固其亲。罪三矣。立社稷,脩宗庙,以明主之贤。罪四矣。更剋画,平斗斛度量文章,布之天下,以树秦之名。罪五矣。治驰道,兴游观,以见主之得意。罪六矣。缓刑罚,薄赋敛,以遂主得众之心,万民戴主,死而不忘。罪七矣。若斯之为臣者,罪足以死固久矣。上幸尽其能力,乃得至今,愿陛下察之!」书上,赵高使吏弃去不奏,曰:「囚安得上书!」赵高使其客十馀辈诈为御史、谒者、侍中,更往覆讯斯。斯更以其实对,辄使人复榜之。后二世使人验斯,斯以为如前,终不敢更言,辞服。奏当上,二世喜曰:「微赵君,几为丞相所卖。」及二世所使案三川之守至,则项梁已击杀之。使者来,会丞相下吏,赵高皆妄为反辞。二世二年七月,具斯五刑,论腰斩咸阳市。斯出狱,与其中子俱执,顾谓其中子曰:「吾欲与若复牵黄犬俱出上蔡东门逐狡兔,岂可得乎!」遂父子相哭,而夷三族。
《史记》曰:「李斯临刑,思牵黄犬、臂苍鹰,出上蔡东门,不可得矣。」
黄犬悲:指为官受害而追悔莫及。宋苏轼《雨中过舒教授》:“飞鸢悔前笑,黄犬悲晚悟。”
赤龙已赴东方暗,黄犬徒怀上蔡悲。 储嗣宗 长安怀古
青蝇岂独悲虞氏,黄犬应闻笑李斯。 李德裕 到恶溪夜泊芦岛
秦家李斯早追悔,虚名拨向身之外。 李白 悲歌行
太公渭川水,李斯上蔡门。 李白 留别于十一兄逖裴十三游塞垣
鱼游沧海深,呼鹰过上蔡。 李白 留别王司马嵩
华亭鹤唳讵可闻,上蔡苍鹰何足道。 李白 行路难三首
咸阳市上叹黄犬,何如月下倾金罍。 李白 襄阳歌
范晔顾其儿,李斯忆黄犬。 杜甫 八哀诗故秘书少监武功苏公源明
顾索素琴应不暇,忆牵黄犬定难追。 白居易 九年十一月二十一日感事而作
邹衍衔悲系燕狱,李斯抱怨拘秦桎。 骆宾王 畴昔篇
相关人物
秋。郑伯如晋。晋人讨其贰于楚也。执诸铜鞮。栾书伐郑。郑人使伯蠲行成。晋人杀之。非礼也。兵交。使在其间可也。楚子重侵陈以救郑。晋侯观于军府。见钟仪。问之曰。南冠而絷者。谁也。有司对曰。郑人所献楚囚也。使税之。召而吊之。再拜稽首。问其族。对曰。泠人也。公曰。能乐乎。对曰。先父之职官也。敢有二事。使与之琴。操南音。公曰。君王何如。对曰。非小人之所得知也。固问之。对曰。其为大子也。师保奉之。以朝于婴齐。而夕于侧也。不知其他。公语范文子。文子曰。楚囚。君子也。言称先职。不背本也。乐操土风。不忘旧也。称大子。抑无私也。名其二卿。尊君也。不背本。仁也。不忘旧。信也。无私。忠也。尊君。敏也。仁以接事。信以守之。忠以成之。敏以行之。事虽大必济。君盍归之。使合晋楚之成。公从之。重为之礼。使归求成。
楚奏:指囚人,或喻对故国家园思念。唐骆宾王《幽絷书情简知己》:“自悯秦冤痛,谁怜楚奏哀?”
不分开襟悲楚奏,愿言吹笛退胡兵。 储光羲 同张侍御宴北楼
楚奏絷钟仪,商歌劳宁戚。 刘禹锡 游桃源一百韵
南音入谁耳,曲尽头自白。 刘驾 久客
绝粒感楚囚,丹衷犹照耀。 戴叔伦 曾游
天网初开释楚囚,残骸已废自知休。 李涉 硖石遇赦
谢家为郡实风流,画得青山寄楚囚。 李涉 谢王连州送海阳图
北阙圣人歌太康,南冠君子窜遐荒。 李白 流夜郎闻酺不预
楚冠怀钟仪,越吟比庄舄。 李白 淮南卧病书怀寄蜀中赵征君蕤
南冠君子,呼天而啼。 李白 万愤词投魏郎中
一生判却归休,谓著南冠到头。 柳宗元 奉酬杨侍郎丈因送八叔拾遗戏赠诏追南来诸宾二首
钟仪琴未奏,苏武节犹新。 杨炯 和刘长史答十九兄
九族分离作楚囚,深溪寂寞弦苦幽,草木悲感声飕飗。 王昌龄 箜篌引
钟仪徒恋楚,张翰浪思吴。 白居易 东南行一百韵寄通州元九侍御澧州李十一舍人果州崔二十二使君开州韦大员外
独有南冠客,耿耿泣离群。 卢照邻 赠李荣道士
鲈鱼正美不归去,空戴南冠学楚囚。 赵嘏 长安晚秋
寂寥伤楚奏,凄断泣秦声。秦声怀旧里,楚奏悲无已。 骆宾王 在江南赠宋五之问
西陆蝉声唱,南冠客思侵。 骆宾王 在狱咏蝉
自悯秦冤痛,谁怜楚奏哀。 骆宾王 幽系书情通简知己
自应迷北叟,谁肯问南冠。 骆宾王 宪台出絷寒夜有怀
相关人物
鱼凫王田于湔山,忽得仙道。蜀人思之,为立祠于湔。后有王曰杜宇,教民务农。一号杜主。时朱提有梁氏女利,游江源。宇悦之,纳以为妃。移治郫邑。或治瞿上。【七】巴国称王,杜宇称帝。号曰望帝,更名蒲卑。自以功德高诸王。乃以褒斜为前门,熊耳、灵关为后户,玉垒、峨眉为城郭,江、潜、绵、洛为池泽;以汶山为畜牧,南中为园苑。会有水灾,其相开明,决玉垒山以除水害。帝遂委以政事,法尧舜禅授之义,【遂】禅位于开明。帝升西山隐焉。时适二月,子鹃鸟鸣。故蜀人悲子鹃鸟鸣也。巴亦化其教而力农务。迄今巴蜀民农,时先祀杜主君。
唐·李善注引《蜀记》曰:「昔有人姓杜名宇,王蜀,号曰望帝。宇死,俗说云宇化为子规。子规,鸟名也。蜀人闻子规鸣,皆曰望帝也。」
《十三州志》曰:「时巫山壅江蜀地洪水,望帝使鳖冷凿巫山,治水有功。望帝自以德薄,乃委国禅鳖冷,号曰开明,遂自亡去,化为子规。故蜀人闻鸣曰:『我望帝也。』」
「其后有王日杜宇,称帝,号望帝。……有一死者名鳖令,其尸亡至汶山却是更生,见望帝,帝以为蜀相,时巫山壅江,蜀地洪水,望帝使鳖令凿巫山治水,有功。望帝自以德薄,乃委国禅鳖令,号曰开明。遂自亡去,化为子规。故蜀人闻鸣曰:『我望帝也。』又云:『望帝使鳖令治水而淫其妻,令还,帝惭,遂化为子规。』」(据《二酉堂丛书》清·张澍辑本)
「巂周,子规也(按,即杜鹊)。」《注》:「夜啼达旦,血渍草木。」
杜鹃,始阳相推而鸣,先鸣者吐血死。尝有人出行,见一群寂然,聊学其声,即死。初鸣,先听者主离别。厕上听其声,不祥。厌之之法,当为犬声应之。
杜宇:指杜鹃鸟,或喻哀怨、思归之情。唐李商隐《井络》:“堪叹故君成杜宇,可能先主是真龙。”
蜀魄啼来春寂寞,楚魂吟后月朦胧。 来鹄 寒食山馆书情
胡蝶翅翻残露滴,子规声尽野烟深。 刘沧 经古行宫
残春碧树自留影,半夜子规何处声。 刘沧 题吴宫苑
鸟声有悲欢,我爱口流血。 刘驾 苦寒吟
剑阁西南远凤台,蜀魂何事此飞来。 吴融 岐下闻子规
不同蜀魄啼残月,唯逐天鸡啭诘朝。 姚合 咏莺
子规啼欲死,君听固无愁。 姚合 送任畹及第归蜀中觐亲
古树春无花,子规啼有血。 孟郊 答韩愈李观别因献张徐州
寂寥闻蜀魄,清绝怨湘弦。 张乔 将离江上作
杜鹃魂厌蜀,蝴蝶梦悲庄。 张祜 华清宫和杜舍人
谁为蜀王身作鸟,自啼还自有花开。 徐凝 玩花五首之三
壶觞笑咏随风去,唯有声声蜀帝魂。 方干 题故人废宅二首之二
凭书正惆怅,蜀魄数声新。 朱庆馀 寄友人
蜀魄叫回芳草色,鹭鸶飞破夕阳烟。 李咸用 题王处士山居
堪叹故君成杜宇,可能先主是真龙。 李商隐 井络
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李商隐 锦瑟
昔帝一时恨,后人千古悲。 李山甫 闻子规
有鸟自称蜀帝魂。 李益 从军夜次六胡北饮马磨剑石为祝殇辞
石滑羊肠险,山空杜宇悲。 李端 送夏侯审游蜀
既非蜀帝魂,恐是桓山禽。 李群玉 乌夜号
黄陵庙前春已空,子规啼血滴松风。 李群玉 题二妃庙
夜雨冈头食蓁子,杜鹃口血老夫泪。 李贺 老夫采玉歌
恨声流蜀魄,冤气入湘云。 李频 哭贾岛
况又将冤抱,经春杜魄随。 李频 送于生入蜀
到得长江闻杜宇,想君魂魄也相随。 李频 过长江伤贾岛
杜宇竟何冤,年年叫蜀门。 杜牧 杜鹃
其声哀痛口流血,所诉何事常区区。 杜甫 杜鹃行
口乾垂血转迫促,似欲上诉于苍穹。 杜甫 杜鹃行
望帝传应实,昭王问不回。 杜甫 秋日荆南怀述三十韵
楚天空阔月成轮,蜀魄声声似告人。 杜荀鹤 闻子规
旅情方浩荡,蜀魄满林啼。 武元衡 夕次潘山下
犹疑蜀魄千年恨,化作冤禽万啭声。 武元衡 春晓闻莺
望乡台上秦人在,学射山中杜魄哀。 武元衡 送柳郎中裴起居
其间旦暮闻何物,杜鹃啼血猿哀鸣。 白居易 琵琶引
蜀魄千年尚怨谁,声声啼血向花枝。 罗邺 闻子规
千年冤魄化为禽,永逐悲风叫远林。 蔡高 咏子规
不忿黄鹂惊晓梦,唯应杜宇信春愁。 郑谷 游蜀
岁积苌弘怨,春深杜宇哀。 雍陶 蜀中战后感事
蜀魄未归长滴血,只应偏滴此丛多。 韩偓 净兴寺杜鹃一枝繁艳无比
杜宇冤亡积有时,年年啼血动人悲。 顾况 子规
栖霞山中子规鸟,口边血出啼不了。 顾况 听子规
碧鲜似染苌弘血,蜀帝城边子规咽,相如桥上文君绝。 顾况 露青竹杖歌
君不见昔日蜀天子,化作杜鹃似老乌。 杜甫 杜鹃行
子墨子言见染丝者而叹,曰:「染于苍则苍,染于黄则黄,所入者变,其色亦变,五入必,而已则为五色矣!故染不可不慎也!」
墨子见染素丝者而叹曰:『染于苍则苍,染于黄则黄,所以入者变,其色亦变,五入而以为五色矣。』故染不可不慎也。
杨子见逵路而哭之,为其可以南可以北;墨子见练丝而泣之,为其可以黄可以黑。舍之相合,犹金石之一调,相去千岁,合一音也。鸟不干防者,虽近弗射;其当道,虽远弗释。酤酒而酸,买肉而臭,然酤酒买肉不离屠沽之家,故求物必于近之者。以诈应诈,以谲应谲,若披蓑而救火,毁渎而止水,乃愈益多。西施、毛嫱,状貌不可同,世称其好,美钧也。尧、舜、禹、汤,法籍殊类,得民心一也。圣人者,随时而举事,因资而立功,涔则具擢对,旱则修土龙。临淄之女,织纨而思行者,为之悖戾。室有美貌,缯为之纂绎。徵羽之操,不入鄙人之耳;抮和切适,举坐而善。
(2).指 春秋 末期。《史记·太史公自序》:“自获麟以来四百有餘年,而诸侯相兼,史记放絶。”《旧唐书·文苑传上·王勃》:“﹝祖 通 ﹞依《春秋》体例,自获麟后,歷 秦 汉 至於 后魏 ,著纪年之书,谓之《元经》。” 梁启超 《论中国学术思想变迁之大势》第三章第一节:“独至获麟以后,迄於 秦始 ,实为 中国 社会变动最剧之时代。”
(3).指 汉武帝 太始 二年捕获白麟事。《汉书·武帝纪》:“往者( 太始 二年)朕郊见上帝,西登 陇首 ,获白麟以馈宗庙。”《后汉书·班彪传》:“ 孝武 之世,太史令 司马迁 ……据 楚 汉 列国时事,上自 黄帝 ,下讫获麟,作本纪,世家、列传、书、表凡百三十篇。”
(4).喻指著作的绝笔。 南朝 梁元帝 《金楼子·立言上》:“以有涯之生,逐无涯之智,余将养性养神,获麟於《金楼》之制。” 唐 唐彦谦 《吊方干处士》诗之一:“别号行鸣雁,遗编感获麟。”
(2).指 春秋 末期。《史记·太史公自序》:“自获麟以来四百有餘年,而诸侯相兼,史记放絶。”《旧唐书·文苑传上·王勃》:“﹝祖 通 ﹞依《春秋》体例,自获麟后,歷 秦 汉 至於 后魏 ,著纪年之书,谓之《元经》。” 梁启超 《论中国学术思想变迁之大势》第三章第一节:“独至获麟以后,迄於 秦始 ,实为 中国 社会变动最剧之时代。”
(3).指 汉武帝 太始 二年捕获白麟事。《汉书·武帝纪》:“往者( 太始 二年)朕郊见上帝,西登 陇首 ,获白麟以馈宗庙。”《后汉书·班彪传》:“ 孝武 之世,太史令 司马迁 ……据 楚 汉 列国时事,上自 黄帝 ,下讫获麟,作本纪,世家、列传、书、表凡百三十篇。”
(4).喻指著作的绝笔。 南朝 梁元帝 《金楼子·立言上》:“以有涯之生,逐无涯之智,余将养性养神,获麟於《金楼》之制。” 唐 唐彦谦 《吊方干处士》诗之一:“别号行鸣雁,遗编感获麟。”
(2).指连绵不绝的雨。 宋 苏辙 《九日阴雨不止病中把酒示诸子》诗之一:“旱久翻成雾雨灾,老人腹疾强啣杯。”
(3).蒙蒙细雨。 唐 温庭筠 《阳春曲》:“霏霏雾雨杏花天,帘外春威著罗幕。” 宋 陆游 《冬日感兴》诗:“雾雨天昏曀,陂湖地阻深。” 元 王恽 《夜宿朝元阁下》诗:“炎歊似杀赤熛怒,雾雨漫成玄豹章。” 蔡东藩 《清史通俗演义》第三四回:“但见丛莽塞径,老樾蔽天,雾雨冥冥,瘴烟幂幂。”
(4).谓隐居。 前蜀 韦庄 《冬日长安感志寄献虢州崔郎中二十韵》:“雾雨十年同隐遁,风雷何日振沉潜。”参见“ 雾豹 ”。
2.使居住的宫室简陋低俗。《文选。陆机。辩亡论下》:「卑宫菲食,以丰功臣之赏;披怀虚己,以纳谟士之算。」
(2).指 晋 陆机 的黄耳犬。 机 有犬曰黄耳,曾为 机 长途传递书信。事见 晋 祖冲之 《述异记》。后遂以“黄犬”为信使的代称。 宋 秦观 《别程公闢给事》诗:“裘敝黑貂霜正急,书传黄犬岁将穷。” 元 王实甫 《西厢记》第四本第一折:“越越的青鸞信杳,黄犬音乖。” 明单本《蕉帕记·备聘》:“佳兆托红鸳,好信凭黄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