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云门宗(雲門宗)
中国 佛教禅宗南宗五家之一。 五代 文偃 (公元864-949年)创建于 韶州 云门山 (今 广东省 乳源瑶族自治县 北),故名。在 北宋 与临济宗并盛,至 南宋 时衰落不传。 范文澜 蔡美彪 等《中国通史》第三编第七章第二节:“南宗大师云门宗创始人 文偃 作《北邙行》,不像 遗则 那样自称吾知之矣。”
《國語辭典》:法眼宗  拼音:fǎ yǎn zōng
中国佛教中禅宗五家之一。由五代文益禅师创立。因文益的谥号──大法眼禅师而得名。是禅宗五家中最晚成立的宗派。宗风简明的地方似云门;细密的地方类似曹洞,思想的特色主张一切现成。在宋初曾盛极一时,但到了宋代中叶,法脉就断绝了。其间不过一百年。主要的代表人物有文益、德韶、延寿等。
《漢語大詞典》:济洞(濟洞)
佛教禅宗临济宗和曹洞宗的并称。泛指禅宗。 清 黄宗羲 《宪副郑平子先生七十寿序》:“余见今之亡国大夫,大略三等:或齷齪治生,或丐贷诸侯,或法乳济洞,要皆胸中扰扰,不胜富贵利达之想。”
《國語辭典》:语不投机(語不投機)  拼音:yǔ bù tóu jī
谈话时彼此意见情趣不相契合。《五灯会元。卷一二。云峰文悦禅师》:「所以道,言无展事,语不投机,承言者丧,滞句者迷。」也作「话不投机」。
《國語辭典》:正法眼藏  拼音:zhèng fǎ yǎn cáng
禅宗称释迦牟尼佛所付予迦叶的法。也就是禅宗以心印心的法门。后以比喻事物的要旨精义。《景德传灯录。卷一。第一祖摩诃迦叶》:「佛告诸大弟子,迦叶来时,可令宣扬正法眼藏。」宋。陆游 普灯录序:「不立文字,不形言语,谓之正法眼藏。」
《國語辭典》:沩仰宗(溈仰宗)  拼音:guī yǎng zōng
中国佛教禅宗的一派。因创始者是沩山灵祐和其弟子仰山慧寂,故称为「沩仰宗」。该派禅师教学的特色是在说法时,用手画一个圆圈,然后在圈中写一个字或画一个图案,来表示理事圆融,启发学者开悟。禅宗五家,以沩仰宗兴起最先,但衰亡也较早,于宋代即告衰微。
《國語辭典》:头上安头(頭上安頭)  拼音:tóu shàng ān tóu
比喻事物重复。《景德传灯录。卷一六。澧州乐普山元安禅师》:「今有一事问汝等:若道这个是,即头上安头;若道这个不是,即斩头求活。」
《漢語大詞典》:五家七宗
佛教禅宗宗派。五家,指沩仰、临济、曹洞、云门、法眼五宗。临济宗后又分为黄龙、杨歧两派,与上述五家并称“七宗”。 吕澂 《中国佛学源流略讲》第九讲:“最后五家七宗只剩下济,曹两家,而曹洞宗的势力始终不能和临济宗相比。”参见“ 五宗 ”。
《國語辭典》:五宗  拼音:wǔ zōng
1.五服以内的亲属。指高祖、曾祖、祖、父、己身五代。《文选。陈琳。为袁绍檄豫州文》:「所爱光五宗,所怨灭三族。」北齐。颜之推〈观我生赋〉:「畴百家之或在,覆五宗而剪焉。」
2.同母者为一宗。五宗,一父五母所生的子女。见《史记。卷五九。五宗世家》。
《漢語大詞典》:一指头禅(一指頭禪)
佛教禅宗用语,喻万法归一。 宋 俱胝和尚 向 天龙和尚 询问佛教教义时, 天龙 竖一手指, 俱胝 立即大悟。此后凡有人向 俱胝 求教,他也常竖一指。临死前谓众人曰:“吾得天龙一指头禪,一生用不尽。”见《景德传灯录·俱胝和尚》。 宋 陆游 《冬夜读书有感》诗:“一指头禪用不穷,一刀匕药去凌空。”亦省作“ 一指禪 ”。 宋 黄裳 《赠致政王朝奉》诗:“有身且睡三竿日,无物应看一指禪。” 金 元好问 《奉酬子京禅师见赠之什》诗之一:“南风稳送北归船,留得虚名一指禪。”
《國語辭典》:衣钵相传(衣缽相傳)  拼音:yī bō xiāng chuán
佛教禅宗以交付衣钵给弟子,代表他已开悟得法。衣钵相传,指师父传法给弟子,弟子也得到师父禅法的精华。语本《旧唐书。卷一九一。方伎列传。神秀》:「昔后魏末,有僧达摩者,本天竺王子,以护国出家,入南海,得禅宗妙法,云自释迦相传,有衣钵为记,世相付授。」后泛指思想、技术、学术等的传授。《镜花缘》第六○回:「这是衣钵相传,亦非偶然。」也作「衣钵真传」。
《漢語大詞典》:一花五叶(一花五葉)
佛教传到 中国 后,禅宗以 达摩 为祖,谓一花;后衍成 曹洞 、 临济 、 云门 、 沩仰 、 法眼 五派,谓五叶。《景德传灯录·菩提达摩》:“一花开五叶,结果自然成。” 宋 黄庭坚 《渔家傲》词:“面壁九年看二祖,一花五叶亲分付。” 元 鲜于枢 困学斋杂录引 宋 雪窦 禅师《真迹》诗:“末代儿孙列户牖,一花五叶失其传。”
《國語辭典》:一棒一条痕(一棒一條痕)  拼音:yī bàng yī tiáo hén
打下一棒就留下一条痕迹。比喻做事踏实或说话切中要点,毫不含糊。《朱子语类。卷三四。论语。述而篇》:「大概圣人做事,如所谓『一棒一条痕,一掴一掌血』,直是恁地!」也作「一鞭一条痕」。
《漢語大詞典》:向上一路
佛教禅宗谓不可思议的彻悟境界。《碧岩录》卷二:“向上一路,千圣不传。学者劳形,如猿如影。”亦泛指高超的境界。 清 王夫之 《夕堂永日绪论外编》:“八家中,唯 欧阳永叔 无此三病,而无能学之者。要之,更有向上一路在。”
《漢語大詞典》:虾蟆禅(蝦蟆禪)
佛教语。禅宗谓虾蟆唯解一跳,不解他术。比喻一知半解而不活泼、不自由之“死禪”。 明 张居正 《答南司成屠平石论为学》:“所称道德之説,虚而无当, 庄子 所谓‘其嗌言者若哇’,佛氏所谓‘虾蟆禪’耳。” 明 陈继儒 《读书镜》卷二:“盖相,地道也,妇道也,地欲耐物,妇欲耐家,不然,佛氏所谓虾蟇禪,一跳即倒耳。”
《國語辭典》:心心相印  拼音:xīn xīn xiāng yìn
本指禅宗修行者,师徒间不须经由文字、言语的传达,即能相互契合,了悟禅理。见黄檗山断际禅师传心法要。比喻彼此心意互通。《儿女英雄传》第二六回:「如今听了张金凤这话,正如水月镜花,心心相印,玉匙金锁,息息相通。」《官场现形记》第五九回:「抚台看了,彼此心心相印,断无驳回之理。」